高性能低功耗SAR ADC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高性能低功耗SAR ADC的研究与设计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低功耗 噪声和失调容忍 失配校准 控制逻辑
【摘要】: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是模拟和数字接口的关键芯片,也是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高速高精度ADC,逐次逼近寄存型(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SAR)ADC具有功耗低和面积小的优势。同时,SAR ADC一般不需要模拟线性增益模块,使得其结构更适应集成电路工艺的演进路线,与数字电路的集成度也更高,在新型工艺下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样率和精度,进而满足雷达、通信、测量测控、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的性能需求,在低功耗可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模数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为了提高SAR ADC的性能,本文详细分析了SAR ADC的系统架构和原理以及误差来源:比较器的噪声和失调误差、比较器的功耗和速度分析、DAC的噪声和线性度、DAC的开关方式以及功耗和复杂度的关系、DAC的采样和建立误差、控制逻辑的结构和速度分析、控制逻辑的亚稳态错误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高速低功耗SAR ADC和高精度低功耗SAR ADC的系统结构、误差修正、速度和功耗优化以及电路实现等方面。针对高速低功耗SAR ADC的噪声、失调和速度等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改进的噪声和失调容忍模型,可以容忍几十m V的静态或者动态失调误差,并优化噪声性能,同时提高12%的量化速度,功耗仅增加15.5%,最差性能提高2位,性能稳定性大幅度提升。(2)提出了新型基于DAC和噪声优化的失调校准技术,通过DAC测量和平均的方式将失调误差减小到1位以内,并且不减慢比较器速度和增加比较器功耗。(3)提出了基于流水线的混合结构SAR ADC,相比传统SAR ADC提高了30%的系统速度,并避免了其它混合结构ADC中运放的功耗和非线性的影响,功耗得以大幅度下降。(4)在电路设计和实现中,提出了如下的新电路结构:噪声和失调可调的动态比较器,减小50%以上的动态失调误差;高速低功耗单级动态比较器,速度提高8%,同时功耗下降20%;具有亚稳态错误抑制能力的新型高速异步控制逻辑,每一位延迟仅有2级反相器;新型自定制高精度DAC版图,精度达到0.6%,满足11位SAR ADC的精度要求;共模稳定的基于虚拟共模电压的DAC开关方式,在没有外部共模电压时实现DAC共模稳定,同时减小了95%的DAC功耗。根据上述工作,本文设计实现了3个SAR ADC的电路,包括:130nm CMOS工艺下10位50MS/s的SAR ADC、65nm CMOS工艺下10位100MS/s的SAR ADC和8位500MS/s混合结构的SAR ADC。10位50MS/s SAR ADC的测试性能达到8.9位ENOB(低频)和8位ENOB(高频),功耗约为1.09m W,FOM分别为46.0f J/conv(低频)和87.6f J/conv(高频),低频70d B以上的SFDR表明DAC线性度达到11位。10位100MS/s SAR ADC的版图提参后仿性能达到9.4位ENOB,功耗约为1m W,FOM为15f J/conv。8位500MS/s混合结构SAR ADC的电路仿真性能达到7.49位,功耗约为1.53m W,FOM为17f J/conv。针对高精度低功耗SAR ADC的失配和精度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多种新型DAC开关方式,通过减少最大误差点的电容翻转次数获得了95%的DAC功耗优化和1倍的线性度提升(相对传统结构)。(2)提出了新型无冗余失调和噪声抑制的DAC失配误差校准模型,利用零输入差分信号测量失调和失配误差,同时采用了不同数量小电容的增减来弥补失配误差,并且通过平均的方式减小噪声误差的干扰,最后获得了平均10.9位ENOB的校准性能,最差性能比校准前提高至少2位。(3)提出了信号无关的DAC失配误差自适应数字校准算法,利用DAC注入2个校准信号并求差,然后将差值和标准值比对得到误差测量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LMS)算法减小测量误差值,并且收敛得到传输函数的实际系数,算法校准后的性能平均达到11位ENOB,收敛时间为20000个采样点,平均性能比校准前提高4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记达;;时间交叉采样失配误差分析[J];科技视界;2012年07期
2 何广顺;;中频带通失配误差对自适应对消的影响[J];火控雷达技术;1993年04期
3 解本钊;;随机交替采样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4 刘济民;;微波功率校准中消除失配误差的一种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1981年04期
5 李福乐;段静波;王志华;;一种用于降低电容失配误差的电容选择配对技术[J];电子学报;2008年02期
6 唐家明;;广义反射系数——微波测量系统中的一个新概念[J];微波学报;1980年01期
7 洪亮;张俊杰;;交替并行模数转换器系统通道的失配误差[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德斌;;n端口网络散射参数测量中失配误差的修正方法[J];现代雷达;1985年02期
9 秦国杰;刘国满;高梅国;傅雄军;许們;;一种时间交替ADC时间失配误差自适应校正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12期
10 邓琳;吕幼新;王洪;;并行采集系统通道失配误差测量及校正[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靖;超高速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高俊枫;高性能低功耗SAR ADC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潘卉青;高速TIADC并行采样系统综合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玉生;超高速并行采样模拟/数字转换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王亚军;宽带信号采样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蓉;TIADC系统时钟失配误差校正算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邹昊;TIADC失配误差数字后校准算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韩军明;带数字校正的12bit 200MHz DAC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迦宇;用于TIADC的一种后台校准算法的研究和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启;TI-ADC系统通道失配校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焦少波;基于分时交替的高速高精度ADC设计与硬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沈建;高速OFDM接收机中分时ADC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艳茹;并行ADC采样通道失配误差的一种实时估计及校正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宗霖;TIADC系统时钟失配FMC校准算法及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朱子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4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5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