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为的识别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15:30

  本文选题:集体行为 切入点:密度估计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集体行为是连续、有序的个体呈现出的宏观行为模式,广泛地存在于细菌菌落、动物群、人群、车流等各种群体系统中。集体行为的识别与仿真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对于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影视游戏、建筑设计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集体行为识别与仿真的研究是有机的整体,识别出的行为模式能够为集体行为仿真提供人群控制策略,集体行为仿真能够进一步验证识别出模式的有效性。集体行为识别的根本任务是根据提取跟踪点的行为特征,从视频序列中挖掘出由行为一致性较强的跟踪点构成的行为模式。识别这种行为模式仍存在诸多难点。集体行为包含具有行为一致性的局部行为模式和具有行为连续性的全局行为模式,其中跟踪点密度分布不均、行为簇形状各异为集体行为识别带来了困难;同时,识别具有复杂交互关系的集体行为对于局部行为一致性度量和全局行为连续性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已有行为特征描述子及其行为一致性度量对于识别存在较大空间间隔或透视变形的集体行为仍存在局限性。集体行为仿真的研究目标是结合主观心理和客观环境因素对人群运动过程呈现出的集体决策进行建模,进而通过渲染技术逼真地再现大规模群体行为。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群体在全局路径规划方面呈现出的“从众现象”是集体行为的突出表现。然而,已有路径规划方法忽略了人群主观因素与路径规划中“集体决策”间的关联性,使得仿真的灵活性和逼真性仍存在不足。本文针对集体行为识别及仿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主要成果有:(1)针对集体行为中局部和全局行为模式中跟踪点分布散乱、行为簇形状各异,提出基于一致性密度聚类的集体行为识别方法。定义一致性密度,该密度估计能够在跟踪点分布散乱的情况下揭示跟踪点间的局部一致性程度。提出一致性密度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局部层面上形状各异的集体行为簇。通过分析不同局部集体行为簇在全局层面的一致性,进而将具有较高全局连续性的簇进行合并,得到集体行为模式。在多种群体场景的识别结果和与其它集体行为识别方法的对比表明提出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局部和全局集体行为。(2)针对集体行为中存在的复杂交互关系,提出基于动态核密度的复杂交互集体行为识别方法。定义动态核密度估计,能够更加精细地反应跟踪点与其近邻点的行为一致性程度。提出动态核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具有较强行为一致性的局部子群组;提出基于分层并查集的一致性合并算法,用于分析子群组间的复杂交互关系,精确地判定子群组间的行为连续性,进而合并具有全局连续性的子群组。在视频监控和微生物的集体行为数据集的实验表明,提出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同时,在运动分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展现了提出方法对于其它应用问题的鲁棒性。(3)已有行为特征描述子及其行为一致性度量对于识别存在较大空间间隔或透视变形的集体行为仍存在局限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致性协方差作为集体行为中跟踪点的特征描述子,加强了任意跟踪点与其近邻间的拓扑结构关系。通过黎曼流形空间度量的一致性协方差相似度,能够有效地在具有透视变形或者较大空间间隔的情况下,发现跟踪点间潜在的一致性关系。提出基于空间加权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直接聚类出集体行为簇,无需额外的合并过程。在集体行为数据集的实验表明,提出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特别是存在透视变形或者较大空间间隔的情况下。(4)针对已有方法忽略了人群的主观因素与群体路径规划中“集体决策”间的关联性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情绪传播模型的动态人群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情绪因素,能够更加逼真地展现群体的路径选择多样性。在OCEAN人格特征模型的基础上,定义的情绪偏好描述了不同情绪状态个体的路径选择偏好。根据同一集体行为子群组的个体间往往存在更强的交互这一现象,提出情绪传播算法。基于期望时间最短原则,构建融入情绪偏好的目标函数,用于在导航图中搜索最优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能够逼真地仿真多种环境下的人群路径选择行为。相比于现有路径规划方法,提出方法在仿真效果和量化评价中均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与不同局部碰撞避免算法的兼容性实验进一步表明了提出方法的鲁棒性。
[Abstract]:Collective behavior recognition and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branch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 ( 3 ) There is still a limitation of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descriptor and its behavior consistency measure for the recognition of collective behavior with large spatial interval or perspective distortion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宁;须德;傅晓英;袁玲;;结合人体运动特征的行为识别[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张伟东;陈峰;徐文立;杜友田;;基于阶层多观测模型的多人行为识别[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3 吴联世;夏利民;罗大庸;;人的交互行为识别与理解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11期

4 申晓霞;张桦;高赞;薛彦兵;徐光平;;一种鲁棒的基于深度数据的行为识别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5 郑胤;陈权崎;章毓晋;;深度学习及其在目标和行为识别中的新进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年02期

6 曾青松;余明辉;贺卫国;李玲;;一种行为识别的新方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6期

7 谷军霞;丁晓青;王生进;;基于人体行为3D模型的2D行为识别[J];自动化学报;2010年01期

8 李英杰;尹怡欣;邓飞;;一种有效的行为识别视频特征[J];计算机应用;2011年02期

9 王新旭;;基于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2年21期

10 王忠民;曹栋;;坐标转换在移动用户行为识别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苗强;周兴社;於志文;倪红波;;一种非觉察式的睡眠行为识别技术研究[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齐娟;陈益强;刘军发;;基于多模信息感知与融合的行为识别[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方帅;曹洋;王浩;;视频监控中的行为识别[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紫藤;吴玲达;;监控视频中简单人物行为识别研究[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安国成;罗志强;李洪研;;改进运动历史图的异常行为识别算法[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6 王忠民;曹栋;;坐标转换在移动用户行为识别中的应用研究[A];2013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刘威;李石坚;潘纲;;uRecorder:基于位置的社会行为自动日志[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晨光;导入CIS要注意什么?[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2 农发行鹿邑支行党支部书记 行长 刘永贞;发行形象与文化落地农[N];周口日报;2007年

3 东林;行为识别新技术让监控没有“死角”[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田凯 徐蕊 李政育 信木祥;博物馆安全的国际经验[N];中国文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延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仝钰;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智能家居行为识别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冯银付;多模态人体行为识别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姜新波;基于三维骨架序列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裴利沈;视频中人体行为识别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周同驰;行为识别中基于局部时空关系的特征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徐海燕;复杂环境下行为识别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吴云鹏;集体行为的识别与仿真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9 何卫华;人体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吴秋霞;复杂场景下的人体行为识别[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小琴;基于全局和局部运动模式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胡秋扬;可穿戴式个人室内位置和行为监测系统[D];浙江大学;2015年

3 陈钰昕;基于时空特性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任亮;智能车环境下车辆典型行为识别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金泽豪;并行化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呈;穿戴式多传感器人体日常活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露;基于稀疏时空特征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于静;基于物品信息和人体深度信息的行为识别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章瑜;人体运动行为识别相关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扬;家庭智能空间下基于行走轨迹的人体行为理解[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5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715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