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流场的速度分布为_《浙江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浸没流场缝隙控制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浸没流场缝隙控制技术研究
邵杰杰
【摘要】:本论文对浸没式光刻中浸没缝隙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浸没控制单元的位姿调节需求进行了分析,将“空间-平面”型并联机构作为浸没式光刻机中主要的位姿调节和检测模型。分析了3-PSP型、3-PSR-O型和3-P(PH)型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其次,在位置正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3-PSP型、3-PSR-O型的特征边界进行了分析。从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边界的形成机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边界和布尔运算的工作空间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空间-平面”型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再次,将混合串并联机构应用于浸没控制单元位姿的调节和缝隙参数的检测,分别建立起3-PSP-P(PH)·型和3-PSR-O-P(PH)型混合串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模型,实现了浸没控制单元的3自由度位姿调节和缝隙参数的非接触高精密检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串并联机构位置正逆解的反馈控制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对分支驱动模块进行控制寻优,分别通过仿真和试验样机验证了控制模型的有效性。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浸没式光刻机中为了维持浸没流场缝隙稳定而对浸没控制单元位姿调节所提出的需求,并研究了一类“空间一平面”型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问题。“空间一平面”型并联机构包括已有的3{SP型并联机构以及本文所新提出的3-PSR-O型和3-P(PH)型3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并联机构的基础,三种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都被分别进行推导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几何约束关系,获得了耦合参数模式下3七SP型并联机构位置正逆解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平面等效和引入三维射影空间的方式,获得了耦合参数模式下3{SR-O型并联机构位置正逆解的封闭解。分析了3-PSR-O型并联机构的6种可能位形和它们之间的对偶关系。基于3-P(PH)型并联机构提出了“空间-平面”型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正逆解的快速算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边界和布尔运算的工作空间分析方法。3-P(PH)型并联机构具有最大的工作空间,该空间也是具有相同移动副布置和行程的“空间-平面”型并联机构的基础工作空间。在位置正逆解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分析了3-PSP型并联机构的奇异位形。采用几何约束法分析了3-PSR-O型并联机构的6种奇异位型,分别获得了它们在特征平面上的特征边界。通过将特征边界沿轴线切割基础工作空间的方式将基础工作空间分割为可达工作空间和不可达工作空间。该方法不但形象地给出了通过优化运动平面上的结构来继续增大工作空间范围的潜力,而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3.改进了一种基于模式搜索的小生境遗传算法。从小生境分类,个体生成和局部搜索效率三个方面对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实数型基因的无量纲化避免了由于实际参数量纲不同导致的距离分歧,并采用共谷判定方法,避免了对小生境半径估计的依赖;通过引入惩罚函数对新生成的个体进行筛选,降低了对已搜索空间进行重复搜索的概率;通过模式搜索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小生境内的局部搜索能力。这三方面的改进,使得在对多峰函数和复杂黑箱进行寻优搜索时,得到全局最优解的效率和概率都更高。4.将混合串并联机构应用于浸没控制单元位姿的调节和缝隙参数的检测,实现了浸没控制单元的3自由度位姿调节和缝隙参数的非接触高精密同时检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串并联机构位置正逆解的反馈控制模型。通过改进的模式搜索小生境遗传算法对分支驱动模块的PID控制参数进行寻优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从基于SimMechanics的浸没控制单元位姿调节跟随仿真和实际物理样机试验两方面对控制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均显示该控制模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满足浸没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缝隙参数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0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小兵;李小平;陈飞彪;李志丹;肖可云;;硅片调焦调平测量系统测试平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年10期
2 项国波;控制论的发展[J];电气时代;2005年11期
3 陈燕平;余飞鸿;;薄膜厚度和光学常数的主要测试方法[J];光学仪器;2006年06期
4 杨斌久;蔡光起;罗继曼;朱春霞;;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5 黄真,李秦川;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原理[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3年09期
6 袁琼雁;王向朝;施伟杰;李小平;;浸没式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8期
7 肖理庆;邵晓根;张亮;石天明;;利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PID参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1期
8 郝晓丽;谢克明;;基于小生境技术和聚类分析的人工免疫算法[J];计算机科学;2007年09期
9 张巍;卢宇清;;基于在线自适应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和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1年12期
10 秦国经;任庆昌;;基于遗传算法寻优的PID控制与仿真[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昱;浸没式光刻中浸液控制单元的液体供给及密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红艳;改进的小生境遗传聚类算法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用;遗传算法PID控制在AUV运动控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朱振华;3-PRR平面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4 谢天夫;基于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的配网无功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武振华;3-RPR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宏,赵人达;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张安勤;数据挖掘与进化算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程家兴,陈万里;列车控制问题的计算分析及自适应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蒋中;遗传算法在PID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阮怀忠,张建中;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TSP问题求解[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陈杰,周冬华;浮点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在模糊控制器参数寻优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方潜生;硬件进化(EHW)的研究与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杨益;;基于FPGA的背包问题的求解[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艳华;张承中;王小平;龚葳;;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采暖季PM_(10)浓度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10 叶勇;罗红恩;张立伟;;改进遗传算法下的畜禽冷链配送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时长江;豆科类杂草种子图像识别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北青;第三方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及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林峰;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刘飞;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平衡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郑罡;频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车勇;轮胎噪声的预测方法与试验研究及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正军;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殷源;干涉型集成光波导器件设计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英毅;毫米波段基于TE_(21)模差网络设计[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万成;动态环境下的元胞遗传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李坤;参数参与进化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吴香庭;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纪二云;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施晓坤;煤炭企业人才结构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宗梅;遗传算法在考试系统组卷中的应用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宋开胜;基于遗传算法的二维排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汉民,刘业异;21世纪微电子光刻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1年10期
2 王振宇;成立;祝俊;李岚;;电子束曝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半导体技术;2006年06期
3 徐晓东;汪辉;;亚65nm及以下节点的光刻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7年11期
4 翁寿松;90nm工艺及其相关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5 黄昔光;何广平;谭晓兰;袁俊杰;崔桂芝;;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宋洪法,靳其兵,赵梅;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策略[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刘惠林,张同庄,丁洪生;3-RPR平面并联机构正解的吴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黄聪明,陈湘秀;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改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王智学;边信黔;王奎民;刘云霞;;近壁面水动力干扰下的AUV运动控制研究[J];船舶工程;2006年05期
10 郏宣耀;王芳;;一种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洪瑞;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2 张锦;激光干涉光刻技术[D];四川大学;2003年
3 周任军;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的改进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吴孟丽;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帆;并联机构特性分析与综合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杰;3-PRRRR移动并联机构自由度、约束奇异和运动学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昆;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配电网无功综合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3 赵庆亮;五自由度关节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刘方;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及混合算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程军;六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本体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翟立奎;浸没光刻液体传送及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赵保才;基于遗传算法的鲁棒PID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8 金微;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李嵩;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陆林花;聚类算法及其在污水处理工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履中,王劲松,杨启志,尹小琴,沈惠平,谢俊;基于一种新型并联机构的中医推拿机器人[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6期
2 丛爽,张耀欣;线性矩阵不等式在并联机构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3期
3 吴军;李铁民;唐晓强;;平面并联机构的残余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4 牛禄峰;;利用特征列方法求解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机械设计;2007年08期
5 朱建国;;并联机构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9期
6 彭忠琦;;并联机构的发展及应用[J];光机电信息;2011年12期
7 孙永生;韩先国;陈五一;熊俊;张毅刚;;并联机构大范围收敛高效正解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5期
8 王南;高鹏;崔国华;郝丽红;;两种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及有限元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赵永生;许允斗;姚建涛;金林茹;;一种过约束并联机构受力分析的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06期
10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宗光华,黄真;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军辉;黄玉美;高峰;;抓取机器人的并联机构刚度解析[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杨东超;杨向东;刘莉;陈恳;;并联机构的可驱动性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范彩霞;刘宏昭;;双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昕;李泽湘;;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分析与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秉毅;闭环和并联机构拓扑胚图理论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2 邵杰杰;浸没流场缝隙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丁建;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精度分析及其综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帆;并联机构特性分析与综合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郑亚青;绳牵引并联机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其在风洞支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8 张勇;可约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郝齐;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培;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何勇;面向车载设备的多维激振平台系统研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郭萌萌;重力作用下被动过约束并联机构受力与虚拟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4 卢芹芹;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型综合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5 苏永林;基于解耦并联机构的推拿机器人设计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杨超;直线驱动的球面并联机构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宫玉凤;一种一转四移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周莎莎;少自由度过约束并联机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9 吴静;被动铰为球铰的二自由度平移并联机构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果金龙;C形龙门架并联铣床刚度与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浸没流场缝隙控制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8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