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几何形貌调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4 05:28

  本文关键词: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几何形貌调控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几何形貌调控实验研究

纪煦  

【摘要】: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如五颜六色的蝴蝶翅膀、色彩斑斓的孔雀羽毛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等为人类提供了灵感。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这些现象都与其表面组成结构有关,当物体表面具有规则有序的微/纳米结构时,就可以改变材料的光学、浸润、自清洁等性能。这些性能对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特定频率波吸收、金属材料的防腐、自清洁、固体表面润滑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探索实用高效的表面微/纳米结构制备技术及调控其形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表面微/纳米结构制造有多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快飞秒激光的诞生,推动了激光在表面微/纳米结构制造领域的飞速发展。飞秒激光加工具有精度高、裂纹少、热影响区小等优势,使其成为表面微/纳米制造领域极具潜力的制备技术之一。飞秒激光加工材料过程中,脉冲宽度小于电子-晶格弛豫时间(10-10~10-12s),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发生在晶格变化之前,使电子与晶格处于高度非平衡状态,这种非平衡、非线性效应使飞秒激光微/纳米制造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制造技术。飞秒激光加工材料的过程取决于光子与材料电子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过程中对电子动态特性的调控来实现材料加工形貌的控制。 由于飞秒激光在微/纳米制造技术中独特的加工机理,其加工过程一直被研究,相关科研工作也逐步展开。但对于飞秒激光诱导微/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形貌特征的调控还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本文开展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几何形貌调控的研究,在硅表面获得了多种不同形貌特征的微/纳米结构,并尝试探讨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同时设计飞秒激光脉冲光束时空整形调控硅表面局部电子状态特性获得不同的微/纳米结构烧蚀形貌,为进一步开展飞秒激光可控制备表面微/纳米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如下: (1)利用飞秒激光在硅表面制备出大面积亚微米级光栅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光刻技术不需要掩膜,省去了复杂的掩膜制作工艺,使得光栅结构的制备更加简单。同时利用水辅助的加工方法,获得周期更小的光栅结构,周期约为150纳米。光栅结构拥有精度高、均一性好的特点,能够很大程度降低表面反射率,提高可见光的吸收率,可以在太阳能电池中得到应用。 (2)优化飞秒激光参数诱导硅表面周期性结构,在低脉冲数条件下,飞秒激光在硅表面诱导出“十字型”周期结构。这是在硅表面上发现的一种全新的微/纳米结构,由相互垂直的两类表面周期性结构组成。一类表面周期性结构垂直于激光的偏振方向,分布于整个激光烧蚀区域,周期为780纳米,接近于激光的波长;另一种周期性结构平行于激光偏振方向,分布于相邻的两个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的周期性结构之间,周期约为激光的半波长390纳米。两种周期结构构成了一个亚微米级方形孔,孔的长约为390纳米,宽约为190纳米,取决于两种周期结构的周期大小。“十字型”表面周期结构对激光能量和脉冲个数有很强的敏感性,其几何形貌也受到激光偏振方向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技术数值模拟解释了可能存在的形成机理,模拟表明硅表面的初始烧蚀结构重新分布了表面电场强度和多脉冲的累积效应是产生这种“十字型”表面周期性结构的重要因素。 (3)飞秒激光单点激发硅表面所形成烧蚀弹坑几何形貌的研究,研究发现激光偏振和激光能量对其弹坑形貌有很强的调控特性。沿着激光偏振方向,弹坑的烧蚀区域被拉长,形成了椭圆形弹坑,即椭圆形的主轴始终平行于激光偏振。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烧蚀区域也在增加,同时,弹坑的形貌由椭圆形变成近圆形形貌。这种形貌有很强的偏振依赖性。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其场强分布,发现场强局域在弹坑内部,沿着偏振方向有增强效应,然而,垂直偏振方向场强很弱。这种增强的场强操控局域瞬时电子动态密度,导致表面烧蚀结构在偏振方向上有增加趋势,因此产生椭圆形弹坑,这种影响随能量增加而减弱,即椭圆形弹坑逐渐变成了近圆形弹坑。 (4)基于局部瞬时电子状态特性研究了脉冲序列延时和空间光束整形对硅表面烧蚀几何形貌的调控。当脉冲序列整形成为双子脉冲时,脉冲通量分别为9.5J/cm2和3.5J/cm2,单点单次激发硅片,随着子脉冲延时增加所形成的弹坑底部形貌由尖底变成平底,延时在2500飞秒底部变得更加平整。弹坑的尺寸随延迟也有所变化,当脉冲延迟小于1皮秒时,弹坑烧蚀深度和烧蚀直径呈现振荡递减趋势,而重铸层尺寸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振荡变化趋势。当延时大于1皮秒时,烧蚀深度和重铸层高度基本保持单调递减,而烧蚀直径和重铸层宽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增加子脉冲数量时,弹坑的烧蚀深度和烧蚀直径减小。双子脉冲和三子脉冲序列多次激发硅片时,烧蚀区域的深度和直径随脉冲延时有衰减的趋势,双子脉冲三次激发在延时为200和600飞秒时烧蚀深度有所增强。三子脉冲三次激发时只在500-600飞秒之间有所增强。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脉冲序列调节了自由电子密度从而导致光子-电子共振效应增强和相变机理的转化而引起。最后我们利用空间光束整形的方式对硅表面进行单脉冲激发。当光束整形成多个子光束烧蚀硅表面时,辐照区域的局部瞬时电子状态特性发生剧烈改变,形成相对应光束整形图案的烧蚀形貌。 本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以下科研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和尺度极限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1CB01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项目编号91323301;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激光微纳制造(项目编号:51025521)”。 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均发表在应用表面科学、应用光学等国际杂志上,其中本人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篇,在审论文1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大庆;杨锋;;“top down”和“bottom up”——评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的导向问题[J];材料导报;2001年11期

2 刘博;姜鹏;李旭朝;桂泰江;田黎;秦松;;鲨鱼盾鳞肋条结构的减阻仿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7期

3 周明;;仿生功能表面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备与应用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4 ;Preparation of Large Area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Macro-films with Self-cleaning Properti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1期

5 何飞;程亚;;飞秒激光微加工:激光精密加工领域的新前沿[J];中国激光;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永光;飞秒激光诱导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芒;;聚碳酸酯超疏水表面的构建及其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12年04期

2 王晶;张成春;任露泉;韩志武;;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low Control for Drag Reduction of Revolution Body Using Dimpled Surface[J];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2011年01期

3 林晓辉;张赤斌;任维松;蒋书运;欧阳全会;;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semiconductors considering inverse bremsstrahlung absorption[J];半导体学报;2012年04期

4 张成春;任露泉;王晶;张永智;;旋成体仿生凹坑表面流场控制减阻仿真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08期

5 乔贞美;席文君;朱春雷;贾傲;;电镀法制备超疏水性铜表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6 王国刚;赵悦菊;张金玲;夏兵;王建辉;;硅橡胶表面润湿特性对积污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2期

7 朱立群,金燕;具有憎水性的无机/有机膜层的制备方法与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5年03期

8 黄硕;吴仲岿;易辉;万晓东;张锐;;疏水型自清洁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2年01期

9 郭杰;耿兴国;高鹏;;随机粗糙与沟槽面复合结构减阻特性研究[J];船舶工程;2008年05期

10 陈美玲;张力明;杨莉;高宏;;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的疏水结构及防污性能[J];船舶工程;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张友法;余新泉;;金属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应用[A];纪念《金属制品》创刊40周年暨2012年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庄伟;蔡再生;徐壁;徐丽慧;;硅水溶胶法棉织物无氟超疏水整理研究[A];“亚伯”杯2011年第五届全国纺织印染助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康瑛珂;王金燕;杨广彬;张平余;;多孔状聚氯乙烯薄膜的制备及润湿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MODEL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NANOMATERIALS[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5 郑泉水;于洋;赵治华;;水压对微结构超疏水表面润湿模型稳定性及模型转换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赵晓娣;顾振亚;;防污自洁PVC建筑膜材的设计思路[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娇娜;赵亚洲;李从举;;“仿生”水稻叶子的表面结构初探[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露泉;王淑杰;韩志武;邱兆美;;植物孢粉壁非光滑表面结构特征及其仿生脱附机理[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透明超疏水超疏油涂层(英文)[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邱建荣;姜雄伟;朱从善;;飞秒激光诱导玻璃功能微结构[A];2005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基于功能化纳米颗粒和仿生材料的生化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陆军;喷雾药液在靶标植株上的沉积与润湿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孙巍;基于水滴模板法构建微纳复合功能界面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汤威宜;新型含氟涂层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5 徐壁;基于纳米结构ZnO、SiO_2的功能棉制品及新型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性能[D];东华大学;2010年

6 许苗军;几种材料表面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构筑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琰;东方蝼蛄耦合特性、运动学建模及其功能仿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俊秋;耦合仿生抗冲蚀功能表面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田野;聚合物微机械的飞秒激光加工及驱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洪波;基于自组装单层纳米粒子构筑抗反射结构[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庆乐;铝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史立涛;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微液滴电操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鹏翔;鲨鱼皮微沟槽减阻机理与复制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晓松;基于热力学分析的超疏水表面几何优化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5 齐高璨;ZnO纳米棒和荷叶状纳米结构的溶液法可控制备及其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鑫哲;高性能户外运动内衣面料服用性能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张国耕;车身仿生非光滑表面气动减阻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张洁;超疏水碳纳米管复合涂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蔡宇;静电纺制备具有自清洁能力的仿生纤维膜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庄伟;SiO_2水溶胶的制备及其对棉织物无氟拒水整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刊特约评论员;;加快建设我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J];材料导报;2001年05期

2 杨向荣;张明;王晓临;曹万强;;新型光刻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5期

3 曾惠丹,邱建荣,干福熹;纳米功能颗粒掺杂玻璃的制备及光学特性[J];硅酸盐学报;2003年10期

4 孟宪赓,赵崇军,邱建荣;飞秒激光在金属纳米材料制备和材料微结构加工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4年04期

5 周秦岭,刘丽英,徐雷,王文澄,邱建荣,朱从善,干福熹;飞秒激光辐照K9玻璃引起的暗化和折射率变化[J];中国激光;2005年01期

6 丛茜;封云;任露泉;;仿生非光滑沟槽形状对减阻效果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年02期

7 崔铮,陶佳瑞;纳米压印加工技术发展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憨笨,张焕文,杨勤劳,王贤华,高山,黄玉金,高继魁;飞秒扫描相机的研究[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7年03期

2 晓晨;飞秒大气探测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8年08期

3 王涛,田慧平,李仲豪,周国生;飞秒暗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王涛;;光纤中飞秒亮孤子稳定性的数值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俞晓梅,陈建文;超快分辨率化学测试获诺贝尔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6期

6 韩亚萍;陈炳才;叶红安;杨延强;吴文智;曹言;;飞秒Z扫描技术测量材料光学非线性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7 李智;张家森;杨景;龚旗煌;;飞秒时间分辨近场光学系统实现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8 刘星洋;周大伟;戴少阳;刘立洋;马兆远;陈徐宗;;光纤飞秒光梳频率精密控制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3年05期

9 贺俊芳,王水才,杨鸿儒;飞秒差异吸收微弱信号测量技术[J];光子学报;1999年10期

10 ;飞秒光物理与介观光学研究获新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旗煌;;北京大学飞秒科学研究工作汇报[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2 罗乐;李呈德;王丹翎;蒋红兵;杨宏;夏宗炬;龚旗煌;;飞秒强激光微爆炸及微结构制备[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3 余玮;;飞秒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解析方法[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4 王艳艳;韩蒙;孙辉;任秋实;Josef Bille;;利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研究经飞秒激光切削后角膜变化[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大伟;杨爱英;刘星洋;戴少阳;齐向晖;周小计;陈徐宗;;光纤飞秒光梳研究进展[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峰;陈黎明;林晓宣;刘峰;马景龙;李润泽;李玉同;王兆华;魏志义;张杰;;飞秒超短超强激光在氩团簇中的等离子体通道自导引传输[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曾小明;朱启华;魏晓峰;黄小军;王逍;王晓东;周凯南;王方;刘兰琴;谢旭东;郭仪;;飞秒光参量产生和放大实验[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韩海年;王延辉;魏志义;沈乃澂;李德华;董太乾;聂玉昕;;飞秒钛宝石激光的载波包络相位测量和精密控制[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9 吴飞鹏;施盟泉;王涛;何勇;张云龙;杨永源;郭亨长;郭红沧;蒋红兵;龚旗煌;;一种适用于飞秒激光全息存储技术的光敏高分子材料[A];中国辐射固化年会'03论文集[C];2003年

10 潘新宇;李霞;龚旗煌;;飞秒时间分辨光声波谱技术[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汪玮玮;[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4 记者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基于飞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楠;飞秒激光场诱导的分子一维取向[D];北京大学;2008年

3 陈安民;飞秒激光辐照金属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永东;紫外极端超快脉冲产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聂永名;飞秒激光脉冲时域空域整形及时空耦合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罗航;混合注入式飞秒光学参量放大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明;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杜鑫;分子及晶格相干振动超快过程的飞秒CARS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刘蓉;X射线飞秒条纹相机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10 杨岩;卤代烷烃分子飞秒光场电离解离过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基于飞秒光精密加工技术金属薄膜深小孔加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师晓娟;飞秒啁啾类孤波的传输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余娟;高功率飞秒激光光谱展宽和三维光存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4 闫露露;掺铒光纤飞秒光梳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5 孙伟;飞秒激光损伤阈值对表面态依赖物理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曹瑛;飞秒波包干涉控制技术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强强;飞秒时间分辨条纹相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8 高启文;飞秒强激光中异核团簇的爆炸动力学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9 程晨;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诱导玻璃相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吴雪峰;飞秒激光烧蚀金属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纳结构几何形貌调控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89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