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感知质量评价方法与立体视觉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4:46

  本文选题:人眼立体视觉 + 立体相机 ; 参考:《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立体图像处理技术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立体图像技术成为了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人们希望获取良好的立体图像质量,但是立体图像从获取到最终的显示阶段,每一阶段都会不可避免的引入噪声,损伤立体感知效果。因此,探究立体感知质量评价方法已成为立体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立体相机拍摄技术是影响立体图像质量的首要因素,而其他过程噪声的干扰会进一步影响最终的立体感知效果。为保证立体感知效果达到最佳,无论是立体图像获取阶段,还是立体显示阶段都需要进行立体图像质量评价,以填补立体技术领域立体感知效果评价方法的空缺。因此,本文围绕立体图像获取技术、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以及人眼立体视觉特性展开分析和讨论。首先,为解决立体获取技术不佳所引起的立体感知效果损伤问题,保证视觉立体效果的真实性,本文以立体图像的获取技术为突破点,从分析立体相机在不同拍摄条件下的拍摄准则入手,建立了一种综合性的立体相机拍摄质量评价模型。同时,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在评价立体相机拍摄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其次,结合人眼视觉特性的两大立体视觉融合处理机制,即单通道融合模型和双通道融合模型,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型:基于单通道融合模型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和基于双通道融合模型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其优点是两种方法均有效的结合绝对视差图,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节省了评价时间。实验证实人眼立体融合特性在立体图像质量评价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两种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的评价立体图像的质量。相比较而言,由于单通道融合模型研究较为成熟,且结合了人眼立体视觉显著性特性,故基于单通道融合模型建立的评价方法的整体性能优于基于双通道融合模型建立的评价方法。最后,结合人眼立体视觉特性在立体拍摄领域和立体图像质量评价领域的有效应用,本文还就人眼在立体空间上的对比度敏感度视觉特性展开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立体对比度敏感度视觉特性模型,为立体视觉特性在立体技术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tereo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industrial, educational and medical fields, and has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Stereo image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ignal processing. People want to obtain good stereo image quality, but stereo image from the acquisition to the final display stage, each stage will inevitably introduce noise, damage the stereoscopic perception effect.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stereoscopic perception qua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stereoscopic technology. Stereo camera technology is the primary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stereo image quality, while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process noise will further affect the final stereoscopic knowledge effe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best effect of stereoscopic percep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tereoscopic images in both the acquisition stage and the stereoscopic display stage in order to fill the gaps in stereo perception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stereoscopic technology.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ereo imag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stereo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human stereoscopic vis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ereo effect damage caused by poor stereo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stereo effe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tereo imag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hooting criteria of stereo camera under different shooting condition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stereo camera shooting quality i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the evaluation of stereo camera quality. Secondly, combining with the human visual characteristics, two stereo vision fusion mechanisms, that is, single-channel fusion model and two-channel fusion model,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wo new stereo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s are proposed: one is based on single-channel fusion model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two-channel fusion model.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two methods combine the absolute parallax graph effectively,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saves the evaluation tim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eye stereo fu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tereo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oth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tereo images. By comparison, because of the mature research of single-channel fusion model,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uman stereoscopic vision, Therefor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single channel fusion model is better than that based on two channel fusion model.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human stereoscopic vision in stereo photography and stereoscopic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of human eye in stereo spac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stereo contrast sensitivity visual characteri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ereo vision characteristics in stereo technolog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岩;;人类的视觉特性与艺术审美方式关系浅析[J];艺术教育;2009年07期

2 郭亦霖;;视觉特性与信息传播[J];甘肃科技纵横;2010年05期

3 孟海山;;人的视觉特性与电视[J];电视技术;1990年04期

4 廖斌;许刚;刘春颖;;基于高级视觉特性的感兴趣区域判定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12期

5 朱自兰;万静华;李章兵;;基于视觉特性的地毯图案色彩量化方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4期

6 秦川;王朔中;张新鹏;;一种基于视觉特性的图像摘要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年11期

7 赵立龙;顾泽苍;方志良;母国光;;一种基于视觉特性及形态网屏编码的纸介质信息防伪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8年11期

8 巩凌青;秦志远;耿利川;邹瑜;;基于视觉特性的影像增强算法研究[J];海洋测绘;2009年02期

9 张新鹏,王朔中,张开文;基于视觉特性的多比特量化水印方案[J];光电子·激光;2003年11期

10 刘建东;陈桂强;余有明;田野;;基于视觉特性及低位替换优化的信息隐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兆;费广正;湛永松;石民勇;;基于视觉特性的多义人脸合成系统[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倪国强;蔓君;胡宏清;;基于生物视觉特性的真实影像再现技术及其前景展望[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心臻;张海;;一种简单的非标定立体图像对校正新方法[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4 李文育;董浩亮;;数码样张辩色阈值与人眼颜色视觉特性分析[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谷俊;王琼华;刘军;徐小清;邓欢;李大海;;多摄像机拍摄立体图像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毕京峰;;多中心临床试验基于中心效应和临床界值的评价方法学探讨[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7 邓欢;王琼华;李大海;;无深度翻转、无黑边、实虚结合的计算机产生集成成像的实现[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克明;;关于动能经济理论和评价方法的若干意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罗全安;杨晶;刘雁;袁锦文;饶华松;;临床医学文章价值的一般评价方法探索[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10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峰;立体图像印刷工艺品厂[N];经理日报;2003年

2 何德功;3D技术开发日本又走在前头[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记者 顾钢;德地表立体图像观测卫星发射升空[N];科技日报;2010年

4 郑宗杰;智能交通项目有了评价方法[N];中国交通报;2004年

5 赵卫东;立体印刷技术的三项要求及五大要素[N];中国包装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梁靓;3D产业:技术需完善 内容待突破[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建业;如何评定立体印刷产品的优劣[N];中国包装报;2011年

8 文庭孝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品评与论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姜奇平;信息化下的评价方法[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吴圣涛 丰赋;基金评价方法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允;立体感知质量评价方法与立体视觉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焦雪;基于视觉特性的图形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林贵宝;基于驾驶人视觉特性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张晓燕;驾驶舱中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及操纵特性建模与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志远;立体图像克隆和立体显示串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居然;立体图像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齐峰;基于视觉信息表示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杨嘉琛;立体图像客观质量评价与压缩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晏涛;立体图像和视频编辑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杨蕾;多视点静止自由立体图像处理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霞;山区高速公路驾驶员视觉信息认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孟凡城;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视觉特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俊翔;城市道路环境下驾驶员应激响应视觉特性[D];长安大学;2015年

4 鄂明顺;基于视觉特性的老年产品数字界面交互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查欢欢;基于现代实木椅子的径向木纹视觉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戚培心;山区弯道路段载货汽车驾驶员视觉特性与行为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周陶;典型山区公路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8 白彬;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识认性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9 姜雪娇;考虑视觉特性的分流区换道风险评估[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张承标;基于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冰雪道路行车安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40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940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