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纤微结构器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0:36
【摘要】:以光纤传感技术为基础的光纤传感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全光纤光源、传感器、调制器等关键器件是构建光纤传感网络的基础,对它们进行研究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全光纤器件都是基于普通光纤构建的,普通光纤单一的材料和光学特性使器件结构的尺寸、工作性能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因而,设计并研究全光纤微结构器件对未来光纤传感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光纤传感网络发展的迫切需求,设计基于微纳光纤、光子晶体光纤、复合光纤的多种全光纤微结构器件,并从理论、实验和应用三个方面对这些器件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开展了微纳光纤斜8字结构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将微纳光纤谐振结构和光学游标效应相结合,提出了微纳光纤斜8字结构。以传输矩阵法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数学建模和机理分析,并实验验证了它在高灵敏度折射率测量和单频激光滤波两方面的应用。实验研究发现,微纳光纤斜8字结构的折射率灵敏度高达6523 nm/RIU,测量精度可低至1.52×10-7RIU;基于微纳光纤斜8字结构滤波的单频激光器输出激光的边模抑制比可达57 dB。(2)开展了微纳光纤0结构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设计了具备透射/反射两种输出形式的微纳光纤θ结构,分析了该结构的光谱滤波特性和色散特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产生类电磁感应透明效应,且通过调节耦合效率、耦合损耗和腔长,可实现不同的滤波和光速控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微纳光纤0结构在欠耦合和过耦合状态下分别实现了梳状滤波和带通阻滤波,且实现了从快光-60ps到慢光160ps的可调谐群延时调控。进一步地,将微纳光纤0结构与FFPI级联产生游标效应,并利用这一复合结构实现了灵敏度从131.77 nm/RIU到2460.07 nm/RIU宽范围可调谐的折射率传感,以及波长可温控切换的单频激光出射。(3)开展了选择性填充光子晶体光纤的传感理论及应用研究:分析了选择性甘油填充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温度传感机理,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了液芯位置对温度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芯到纤芯的距离对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种类无影响,但是与温度传感灵敏度成反比。(4)开展了复合光纤模间干涉结构的传感理论及应用研究:基于多模-单模-多模复合光纤模间干涉结构设计了光纤体应变传感器,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体应变大小和谐振波长漂移量之间存在着平方根的关系,在测量范围0~1300με的范围内,体应变传感灵敏度约为3.93 pm/με,测量迟滞性小于2.1%。将单模-双芯-单模复合光纤模间干涉结构应用于弯曲传感,实现了温度不敏感的曲率测量,灵敏度是-4.31 nm/m-1。论文遵循基础理论——模拟仿真——实验验证的研究思路,在结构设计、机理研究、实验结果等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成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该领域研究人员的相关工作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同时在光纤传感网络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天华,刘铁根,井文才,贾大功,刘丽娜;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增敏机构[J];现代仪器;2005年04期

2 刘立;章鹏;吴俊;刘浩;;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12期

3 王玉田,王遂,张玉艳,王莉田;用单光纤布拉格光栅实现应力和温度同时测量[J];自动化与仪表;2001年04期

4 董兴法,仲嘉霖,开桂云,董孝义;双反射峰光纤布拉格光栅调谐与传感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3年05期

5 刘丽辉,张伟刚,郭宏雷,曹晔,金龙,张昊,杨亦飞,赵启大,开桂云,董孝义;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增敏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6 涂勤昌,张伟刚,孙磊,董孝义;光纤布拉格光栅横向应变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12期

7 张晓晶,武湛君,张博明,吴春涛,杜善义;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和应变交叉灵敏度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5年05期

8 朱四荣,谭敏峰,郭明金,宋显辉,李卓球;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横向效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9 莫德举;廖妍;傅伟铮;;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实验特性研究[J];测控技术;2006年03期

10 吴飞;李立新;李志全;;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横向受力特性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鸿强;苗长云;陈弘达;习江涛;张诚;于晓刚;王瑞;张美玲;刘宏伟;;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智能服装人体测温模型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斌;李毅;胡双双;蒋群杰;;双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锁定器的设计与制备[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潇;苟怡;;光纤布拉格光栅称重系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碧强;赵建林;秦川;江维;樊帆;黄钊;;基于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浓度变化过程测量[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庆;朱永;夏哲;张洁;陈伟民;;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通用组件化封装与温度调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窦小宁;葛海波;王平;;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的研究分析[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宋民青;侯尚林;张保侠;黎锁平;刘延君;;光子晶体光纤布拉格光栅慢光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姚海凤;辛丽;宋瑛林;;级联光纤布拉格光栅光谱特性[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耀;韩正英;高业胜;;高精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测试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纪周;张晨;由静;;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计在TBM掘进中的监测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扬;微纳光纤功能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金亮;高峰值功率脉冲主振荡功率放大光纤激光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珂;光纤IOFDR分布温度传感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伟;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黄馨月;基于薄芯光纤模式干涉的氨传感器制备与传感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冯定一;新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徐志林;全光纤微结构器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罗海鹏;基于微纳光纤模式耦合的高灵敏多参量传感机理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田丰;微纳光纤直写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吕昌贵;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沛;光纤布拉格光栅动态响应特性的计算和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梁久灿;基于FBG的任意波形产生器及其梳状光源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艳;基于FBG的动态测试及其在人工皮肤中的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程;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电镀镍应力在线监测[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付婷;带温度补偿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牛文谦;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英明;基于啁啾调制信号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窦金林;宽频带光纤声波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雪梅;普通拉锥光纤及其优化光纤环镜滤波器特性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10 佘骏宽;分布式传感光纤与土体界面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91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291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