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的光电性质及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19:41
【摘要】: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具有主动发光、超薄、高亮度、视角宽、高效率、响应快、驱动电压低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逐渐成为有机光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许多技术已经被用来提升OLEDs性能,如:开发高性能的材料、优化工艺过程、简化器件结构等。最近,金属纳米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的物理效应,表现出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其它方面的性质,利用金属纳米粒子来提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的关注。本论文以充分发挥金纳米粒子的光学和电学效应,大幅度地提升OLEDs器件的效率为目标,发展并提出创新性的概念与原理,同时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成果!在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光学方面,我们利用Au NPs/PEDOT:PSS复合阳极界面提升提升红、绿、蓝三基色以及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同时首次提出增强来源于Au NPs的远场效应(“far-field”effect),突破了单一纳米粒子在光色增强上的限制;利用Au NPs/Zn O复合阴极界面大幅度提升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证明增强来源于金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近场效应,“near-field”effect),同时首次提出局域表面等离子电磁场与载流子复合区最大空间重叠原则。在Au NPs电学方面,我们利用Au NPs/PFN复合阴极界面提升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证明增强来源于阴极界面导电性的提升,以及对发光层的空穴捕获的增加,平衡器件中电子-空穴复合。具体讨论如下:1.系统地研究了Au NPs/PEDOT:PSS复合阳极界面提升提升红、绿、蓝三基色以及白光正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onventional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c PLEDs)的性能。在实验中我们利用Au NPs/PEDOT:PSS复合阳极修饰c PLEDs器件,对于不同的发光层,以MEH-PPV,P-PPV,PFO为发光层的红、绿、蓝发光器件的最高亮度及流明效率提升30%-40%;白光为发光层的器件的最高亮度、流明效率和功率效率的提升50%-60%。通过距离依赖性的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增强效应来源于Au NPs的远场效应(“far-field”effect),而不是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ocal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LSPR)。不同于纳米粒子的LSPR效应,远场效应是光经过金属反射的相干光波与初始光波的叠加作用。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对于距离是一个阻尼震荡函数,主要增强范围在60nm-120 nm,与c PLEDs器件的尺寸有更好的契合度,并且对于不同光色的增强效果可以通过纳米粒子与发光团之间的距离进行优化,与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频率无关。通过理论计算初始(无纳米粒子时)荧光量子效率与荧光增强比例的关系,我们发现无论初始发光效率的高低,远场效应的增强效果都是按比例提升,即可对效率最好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增强,这也是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远场效应增强器件性能的重要优势。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Au NPs的远场效应增强全光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突破了单一纳米粒子在光色增强上的限制,对于拓宽金属纳米粒子增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有重大的意义。2.系统地研究了Au NPs/Zn O复合阴极界面提升倒置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Invert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i PLEDs)的性能。相比于c PLEDs,i PLEDs器件明显的提升了器件的稳定性和整流比,但是由于阴极的电子注入势垒太大导致i PLEDs的效率往往不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i PLEDs效率为目前的一个关键性研究热点。一方面,我们利用单分散Au NPs/Zn O复合阴极界面修饰i PLEDs器件,结果显示基于P-PPV为发光层的i PLEDs器件的最高亮度由5900cd·cm-2提升到15000 cd·cm-2,流明效率由4.4 cd·A-1提升至10.5 cd·A-1,最高功率效率由1.1 lm·W-1提升至2.6 lm·W-1,分别有了150%,140%和140%的提升,这一提升的效果是当时国际上报道的基于Au NPs的最好水平之一。通过实验及理论模拟表明,大幅度的增强来源于Au NPs的LSPR电磁场有效的覆盖i PLEDs激子的剖面,电磁场加快激发态激子的辐射跃迁衰减速率,使原本被电极猝灭的激子转化为发射的激子。基于此,我们提出器件结构设计时LSPR电磁场与载流子复合区最大空间重叠原则,LSPR电磁场加快发光剖面的激发态激子的辐射跃迁衰减速率,大大提升激子的利用率,依据其作为理论指导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偶联Au NPs/Zn O复合阴极界面修饰i PLEDs器件,化学偶联Au NPs的“热点”效应增强了LSPR电磁场的强度和扩宽了LSPR的增强范围,实现了掺杂型红光器件(P-PPV:MEH-PPV)的能量转移和荧光发射大幅度提升,相比于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修饰器件的亮度和流明效率分别提升了230%和130%,获得了高性能的增强。3.系统地研究了Au NPs/PFN复合阴极界面提升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性能。通过在PFN溶液中掺杂Au NPs,使PFN包覆在Au NPs表面,最终以P-PPV为发光层的i PLEDs器件的最高亮度从17000 cd·m-2提升至33000 cd·m-2,流明效率从9.4 cd·A-1提升至18.9 cd·A-1,最高亮度和流明效率分别提升了94%和100%。c PLEDs器件的最高亮度从27000 cd·m-2提升至39000 cd·m-2,流明效率从14.1cd·A-1提升至20.2 cd·A-1,最高亮度和流明效率分别提升了44%和43%。为目前基于P-PPV材料报道的最高器件性能之一。实验表明器件性能的增强来源于Au NPs/PFN复合阴极界面导电性能的提升提高了电子载流子的注入,同时Au NPs/PFN共同捕获发光层中的空穴载流子,获得了更加平衡的电子-空穴复合。Au NPs掺杂PFN改善器件的电学行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制备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83.1;O614.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季春;孟令杰;路庆华;;用离子液体聚合物制备和稳定金纳米粒子[J];精细化工;2007年05期

2 万宏启;陈建敏;周惠娣;;聚[9-甲基-9-(8-硫代乙酸辛酯基)-芴]的合成及其金纳米粒子复合物[J];功能材料;2008年07期

3 钱章生;刘玫瑰;田大慧;郝丹;朱昌青;;基于发光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测定溶菌酶[J];分析化学;2011年05期

4 单洪岩;宇博;孙琳琳;王振新;;富精氨酸多肽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跨膜传输[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叶春洁;赵玉云;陈嵘;蒋兴宇;;金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12期

6 刘素娟;何彦辉;陈爱;俞杰;邵艳秋;;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J];光谱实验室;2013年02期

7 董秋静;张宏;凡素华;;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范玉玲;马丽华;冷爽;范兵羽;;金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3年04期

9 张付强;刘丽;赵一曼;;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灵敏检测水溶液中的镉离子[J];广州化工;2013年23期

10 冷玉敏;马春华;姬晓旭;何俊宝;马奔原;;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玉芬;王晶;陈朗星;何锡文;尹洪宗;;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谢超;任吉存;;共振散射相关光谱表征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春梅;桑幼;李原芳;;荧光增强及金纳米粒子色度法测定凝血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芳;李东祥;侯万国;;金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仕兴;董守安;;用阴离子胶束作模板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制备与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沈星灿;蒋凌风;程蕾;梁宏;;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刘珍;江明;;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可逆聚集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杨嘉诚;万其超;王咏云;;银钯合金纳米粒子之制备及其在于无电镀沉积之应用[A];2006年上海电子电镀学术报告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叶铁英;陈小芳;沈志豪;范星河;;超分子嵌段共聚物/金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和组装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叶铁英;周凤;沈志豪;范星河;;刚-柔液晶嵌段共聚物/金纳米粒子杂化体系的溶液自组装行为[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忠霞;金纳米粒子做成遥控“药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张巍巍;黄金纳米粒子可在脑部肿瘤“安家”[N];科技日报;2012年

3 记者 田学科;美找到控制金纳米粒子大小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4 郑焕斌;金纳米粒子可大幅加速析氢过程[N];科技日报;2012年

5 张巍巍;注射式前列腺癌新疗法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毛黎;美制成金纳米粒子和蛋白质复合结构[N];科技日报;2007年

7 毛黎;美利用DNA链获得金纳米粒子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桂皮帮你淘“金粒”[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葛进 陈超;日开发出制造纳米粒子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胡光耀;畅游人体血管,机器人医生有望问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健;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响应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钱若灿;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王西龙;生物大分子检测和siRNA转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宇佳;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化比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蔡焕新;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辅助原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邵珠峰;TiO_2基异质结纳米复合体系光—电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徐占成;金纳米粒子荧光相关光谱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刘恒;时空分辨散射相关光谱新方法研究及其生物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弥永胜;芘及苯并菲盘状有机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10 朱丽丽;金纳米粒子表面配体受限态的表征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毅;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组装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曹敏媛;偶氮苯基修饰金纳米粒子及谷胱甘肽的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许文杰;利用金纳米粒子分析检测谷胱甘肽及检测金属离子[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娟;三乙醇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分析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灿;可表面电荷反转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丹;金纳米粒子在重金属离子和药物分子的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2年

7 余贵萍;DNA诱导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及其生物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洪明;金纳米粒子在生化分析中的光学信号传导和放大[D];西南大学;2015年

9 袁飞飞;金纳米粒子比色法在食品和药品检测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10 王鑫;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8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308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