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光子探测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4 11:56
【摘要】: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追寻光的本质,不管是牛顿所支持的“微粒说”,还是惠更斯所提倡的“波动说”,始终未能揭示光的本质。1905年,受普朗克的启发,年轻的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light quantum)”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自此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光可能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双重特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同时也从理论上给出了任何光探测器能够达到的探测能力极限—检测单光子能量。近年来,受光量子信息技术等前沿应用领域的推动,研究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和持续关注。相比于较为成熟的光电倍增管和雪崩击穿二极管,新型的单光子探测技术被不断提出和实现,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巨大应用。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人工量子点调控的共振隧穿二极管(Quantum Dot Resonant Tunneling Diodes, QD-RTDs)新型单光子探测器,利用光生载流子引起量子点中电荷状态的变化,进而触发共振隧穿二极管的隧穿电流来进行单光子探测。相比于现有单光子探测技术,该器件具有极低的暗计数速率和良好的光子探测效率,从而被判定为具有最优性能参数(figures of merit)的单光子探测器。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一些创新工作概况如下:1.利用InAs自组装生长量子点的带间跃迁光子吸收将QD-RTD的探测截止波长从现有的840 nm直接拓展到了1.3μm红外波段,并在77K液氮温度下演示了高灵敏的红外单光子检测能力。目前国际上报道的QD-RTD单光子探测器利用一层临近量子点的GaAs作为光吸收层,所以器件的探测波长就被GaAs的带隙所限制(~840 nm),即只有能量高于GaAs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够被器件有效吸收及探测。本论文首先提出并研究了另外一种可行的光子吸收模式,即直接利用光子能量激发量子点中的电子带间跃迁吸收,从而演示了同类器件的红外单光子探测能力。2.首次演示了共振隧穿二极管单光子探测器的光子数分辨(Photon-Number-Resolving, PNR) 能力。能够有效识别入射光子数的单光子探测器在线性量子计算及长距离量子通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目前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单光子探测器具有光子数分辨能力。自2005年QD-RTD单光子探测技术被提出以来,该类型器件的光子数分辨能力一直没有实现,从而被Nature Photonics综述文章判定为不具备光子数分辨能力。本论文深入研究了器件的量子耦合能态结构并改进了光子探测方法,从而成功的实现了器件对入射光子数的识别能力。3.引入了能够调控量子点电子态的有效重置操作(reset operation),并将QD-RTD的动态探测范围提升了两个量级以上。QD-RTD探测器由于有效吸收面积较小(10μm2),通常在吸收几百个入射光子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而且这种饱和状态会维持较长时间(至少几个小时以上),即使关闭光源后都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本论文深入研究了器件的光饱和物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器件重置技术,该技术能够周期性的对量子点进行快速电子注入,从而使器件能够在强光照射下保持良好的线性响应。经过验证,器件的动态光强探测能力至少拓展到了104光子/秒以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达;沈永涛;冯奕钰;封伟;;量子点能带宽调控研究新进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05期

2 宋凯;;量子点闪光的风采[J];百科知识;2010年06期

3 孙永伟,马文全,杨晓杰,屈玉华,侯识华,江德生,孙宝权,陈良惠;空间有序的量子点超晶格的红外吸收[J];半导体学报;2005年11期

4 汤乃云,陈效双,陆卫;尺寸分布对量子点激发态发光性质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5 葛传楠;杨军;;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在量子点电流输运问题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忆锋;;量子点红外光子探测器的研究进展[J];光电技术应用;2008年03期

7 周旺民;蔡承宇;王崇愚;尹姝媛;;埋置量子点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8 戚丽;张宝华;吴芳英;;功能化量子点应用于无机离子和小分子识别[J];化学进展;2010年06期

9 黄伟其;吕泉;王晓允;张荣涛;于示强;;不同气体氛围下硅量子点的结构及其发光机理[J];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10 琚鑫;郭健宏;;点内库仑相互作用对三量子点系统输运性质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海建;王建祥;;非均质量子点结构弹性场分析的微扰理论[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鹏;李新坤;安琪;吕雪芹;梁德春;王佐才;吴剑;魏恒;刘宁;吴巨;王占国;;宽增益谱量子点材料与器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2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C];2012年

3 琚鑫;郭健宏;;量子化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与耦合量子点系统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数理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宝瑞;徐仲英;孙宝权;姬扬;孙征;Z.M.Wang;G.J.Salamo;;InGaAs/GaAs量子点链状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黄伟其;刘世荣;;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层中的锗低维纳米结构(英文)[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马丽丽;邵军;吕翔;李天信;陆卫;;不同密度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比较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宝瑞;孙征;孙宝权;徐仲英;;InGaAs/GaAs链状量子点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鹏飞;熊永华;吴兵朋;倪海桥;黄社松;牛智川;;异变生长GaAs基长波长InAs垂直耦合量子点[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烨;涂洁;;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鹏强;王茺;杨宇;;Si表面生长Ge量子点的研究进展[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董映璧;俄力推纳米研究成果走向应用[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荣;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锗硅量子点和量子环的形貌和电学特性[D];复旦大学;2007年

2 林健晖;锗硅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和微结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蔡其佳;锗硅量子点的制备及退火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邓宇翔;耦合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周海峰;半导体量子点的研究:幻数尺寸、多模发射以及不同结构的量子点[D];山东大学;2015年

6 郭祥;InGaAs量子点可控生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刘丹青;氧化锌纳米棒载量子点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骧骧;二维类石墨烯层状材料上量子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侯菊英;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快速测定果汁中的汞离子和有机磷农药残留[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文泰;溶剂热法合成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

本文编号:244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446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