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截获概率雷达波形设计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1 14:37
【摘要】: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需要提高自身的抗侦察、抗截获性能,从而减小被检测、截获甚至被干扰、打击的概率。具备一定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的雷达已成为对抗各种电子侦察及干扰的必然需求。针对现代电子战场在低截获信号检测、参数估计方法及波束扫描技术等方面的新发展,本文一方面主要考虑雷达发射方向图的优化设计与参数估计,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现代新体制雷达技术如宽带雷达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技术以及频率分集阵列(frequency diversity array,FDA)雷达技术的先天优势来提高雷达的低截获性能,提出LPI雷达波形优化设计与参数估计的新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宽带MIMO雷达LPI发射方向图优化设计宽带MIMO雷达具有低截获特性与便于灵活设计发射方向图的优势,已成为研究LPI雷达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针对宽带MIMO雷达LPI发射方向图的合成,提出了两种通过设计功率谱密度矩阵逼近期望的发射方向图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将整个宽频带发射信号划分成若干个窄带;针对每个子窄带,建立具有期望的旁瓣值和总发射功率限制条件的优化问题来设计发射信号矢量的功率密度矩阵,以使其方向图主瓣逼近期望主瓣响应。提出的问题被转化为一个二阶锥规划问题,并利用凸优化工具箱CVX进行有效求解。与近几年提出的宽带MIMO雷达发射方向图合成方法相比较,本文所设计的发射方向图的主瓣具有恒定束宽特性,并且其旁瓣值严格低于期望的旁瓣值,进一步地确保了其LPI性能。大量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2)FDA低截获特性及其应用研究FDA作为一种新型阵列天线模型,通过在阵元间引入一个较小的频率增量,无需移相器就可在空间实现波束扫描,是一种灵活的能实现距离、时间和角度依赖性波束的扫描方式,对雷达提高LPI性能也具有独特潜在优势。本文以雷达和电子战为重点,探讨了FDA及其频率扫描特性,从本质上展示了FDA作为时间调制阵列在降低旁瓣电平以及产生多个波束等方面的一些特征;理论建立了FDA的数学模型,表明了阵元间采用频率增量会产生一个距离、时间和角度依赖性的方向图;创新性地研究FDA的应用,探讨其潜在的低截获性能应用能力。(3)基于子阵方案的FDA雷达距离-角度联合估计方法非合作目标的二维定位不能由传统线性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峰值得到,均匀线性阵列FDA雷达由于距离和方位角耦合也不能直接实现目标距离和方位角的二维联合估计。针对FDA的波束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FDA雷达的子阵方案以解决距离-角度联合估计问题。子阵列采用不同的频偏,为了扩展阵列孔径,子阵列均采用差分阵列结构。当采用接收数据的二阶统计量进行处理时,N个实际物理阵元可提供2O(N)维的自由度。由于子阵列对距离和角度维的解耦能力,目标可利用基于子空间的多信号分类算法定位。进一步地,推导了相对于信噪比的克拉美-罗下限来检验目标参数的估计性能。最后的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4)认知FDA-MIMO雷达LPI波束优化设计雷达信号的LPI本质上是期望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发现目标(即增加雷达自身接收回波信号的探测概率),同时又期望己方的发射信号尽可能不被敌方所发现(即降低雷达发射信号的被探测概率)。本文根据FDA雷达波形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降低发射波形被截获概率的方案,即考虑使目标处雷达的能量达到最小化,该最小化的能量被反射之后,在雷达自身接收处的能量达到最大化。这一思想可通过采用认知雷达的方式以不同距离不同抑制的方法来实现。最终将FDA雷达波束方向图的能量分布问题转化为二阶的非凸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求解得到最优解。文中给出了两种求解最优解的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即降低了雷达信号在目标处的被检测概率,同时提高了在雷达自身接收处的检测性能。
【图文】:

频率增量,阵列方向图,波束扫描


图 4- 8 没有采用频率增量时的阵列方向图图 4- 9 采用频率增量 f 500Hz时的阵列方向图到,与传统阵列不同的是,FDA 的波束指向仅靠,实现空间波束扫描而无需移相器。这在实际雷成本。

方向图,频率增量,阵列方向图,阵列


图 4- 9 采用频率增量 f 500Hz时的阵列方向图到,与传统阵列不同的是,FDA 的波束指向仅靠,实现空间波束扫描而无需移相器。这在实际雷成本。方向图是空间模式, 完全针对阵列本身性质,假设。然而,要看时变远电场,就应该从时间和频率域。现在,,假设有一个 N 元件阵列,元件间的间。当介绍阵列天线理论的时候,通常采用相量表示将考虑时间依赖性。因此,在远场的每个阵元的1( )0( , ) n n nNnjt k RennaE f eR n ,0 nk k n k , k c,0 sinnR R nd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启伦;对称开关逻辑的三值胞腔阵列[J];电子学通讯;1980年04期

2 DharmaP.Agrawal;林定基;;高速算术运算阵列[J];电子计算机动态;1981年08期

3 何国;;高速计算与小粒度数据流阵列[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年05期

4 郑启伦,伍国荣;三维阵列细胞结构图的性质及其定理[J];计算机学报;1980年02期

5 潘明,姜希莉;三维三值树型细胞结构的通用逻辑阵列[J];电子学报;1983年04期

6 冯丹,张江陵;构造高可靠性盘阵列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6年03期

7 林勇;罗文坚;钱海;王煦法;;n×n阵列胚胎电子系统应用中的优化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艾水;;阵列天线结构[J];电子机械工程;1993年05期

9 陈善继;张锐戈;吴国庆;陈超;马英;王涛;;极化敏感阵列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10 余恺;印明;宗晓杰;王营冠;王智;;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阵列及协同信号处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魏文博;葛广路;;金纳米棒垂直阵列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叶小舟;齐利民;;硫化锌纳米碗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宏俊;陈展鹄;李丽玲;;LED阵列失效特性分析及探讨[A];海峡两岸第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2年

6 毋芳芳;马小健;冯金奎;钱逸泰;熊胜林;;三维Co_3O_4和CoO@C墙阵列形貌控制,形成机理以及锂电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魏志祥;李梅;黄际勇;;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俞国军;王森;巩金龙;曹建清;朱德彰;;低能离子束辅助大面积制备纳米点阵列[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钟留彪;张军昌;江林;;多功能化等离子体念珠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然;基于中小孔径阵列的超分辨测向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家财;基于成对阵列的多信号检测与测向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佳;端射天线阵列机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京;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共形阵列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腾云;大气压空气中百赫兹级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代宇;忆阻器及其交叉阵列在数据存取和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柏艳飞;波导阵列中光学模拟与量子行走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门丹丹;高衍射强度二维有序阵列/水凝胶复合体系及可视化传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周玉聪;新型三反射镜准光腔及孔阵列结构太赫兹辐射源的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颖朦;基于金属基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多级结构阵列及储锂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威信;半导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测试[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淑彬;基于ZnO纳米棒阵列的紫外光响应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晓晓;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丁江放;耦合微悬臂阵列集体振动模的光学囚禁及冷却[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贾小亚;镍和氧化镍有序孔阵列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彭桃;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声稀疏阵列成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楚东月;复合静电吸附阵列的吸附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凌雪燕;多切口金纳米圆环阵列光学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鑫;基于MOS电阻阵列的红外场景仿真系统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张俊波;基于实测数据的阵列校正与测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3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