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绝对辐射定标基准辐射计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07:17
【摘要】:受发射过程和空间环境影响,目前空间辐射定标方法的辐射标度不能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难以满足空间遥感辐射定标精度的迫切需求。以太阳为定标光源,研究基于空间应用的绝对辐射定标基准辐射计(Absolute Radiance Calibration Primary Radiometer,ARCPR)的探测器定标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空间辐射定标精度,辐射标度传递链路可直接溯源至SI,对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空间辐射定标基准,提高我国空间遥感辐射定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ARCPR是低温20K运行的空间低温辐射计,以测量太阳总辐照度的TSI腔作为辐射基准探测器。受测量周期限制,地基低温辐射计的测量方法不适用于在轨运行的TSI腔。有必要研究适用于空间低温辐射计的测量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缩短测量周期。首先,简要介绍ARCPR测量原理、原理样机的结构,研究探测器组件的热电模型。通过求解热平衡方程获得TSI腔和热沉的温度动态响应。设计低温真空环境下的热电实验,验证热电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探测器组件的灵敏度、热时间常数(τ)等特性参数。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说明:热沉温度的变化导致TSI腔温度动态响应具有双e指数的形式,并且平衡温度与电加热功率的响应关系是非线性的,为测量方法和热沉温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其次,基于TSI腔温度动态响应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预测平衡温度、动态修正灵敏度的测量方法。研究使用高精度快速测量方法的关键问题,提出并测量光电不等效响应时间,分析开、关快门时刻产生温度脉冲的原因。构建测量方法实验特性研究的虚拟实验平台,研究补偿温度脉冲及提高平衡温度预测精度的方法,将测量周期优化为6τ。同时,激光功率测量比对结果说明:通过动态修正灵敏度,补偿了灵敏度的非线性误差。研究结果指出:该方法具有测量周期短、精度高的特点。最后,介绍ARCPR原理样机研制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根据辐射功率测量链,分析等效电功率测量的不确定度需求,详细研究等效电功率测量的影响量,提出等效电功率高精度测量的解决方案。改进黑体腔吸收比测量方法,用平均吸收比表征黑体腔的实际吸收比。实验结果得到:TSI腔的平均吸收比高达0.999928±0.000006,并且斜底面结构提高了黑体腔吸收比的均匀性,可以作为ARCPR的辐射基准探测器。介绍高精度热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控制模型,设计控制算法,并通实验研究高精度热环境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生龙;尹达人;;黑体腔口辐射均匀性的两个判据[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6年02期

2 李学全,王泽秀;半锥光隙黑体腔[J];红外技术;1990年01期

3 申国清;郝晓剑;姜三平;周汉昌;;分析法的瞬态高温外推实验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0年01期

4 许生龙,尹达人;黑体腔口辐射均匀性的两个判据[J];红外研究;1984年04期

5 李学全;;双倒锥黑体腔[J];激光与红外;1988年02期

6 贾晓雯;姜三平;郝晓剑;周汉昌;;分离变量法的瞬态高温实验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4期

7 李伟;郝晓剑;周汉昌;;基于蓝宝石光纤的黑体腔瞬态高温传感器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5期

8 贾晓雯;郝晓剑;周汉昌;;有限差分逼近法的瞬态高温外推实验研究[J];电子测试;2011年02期

9 郭伟平;王高;冯进宝;;基于单片机的蓝宝石光纤黑体腔高温测试技术[J];传感器世界;2014年03期

10 郝晓剑;李科杰;刘健;周汉昌;;蓝宝石光纤黑体腔瞬态高温传感器测量系统特性参数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华玲;郝晓剑;周汉昌;;某蓝宝石光纤黑体腔高温传感器动态特性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衣小龙;空间绝对辐射定标基准辐射计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方茜茜;空间低温辐射计黑体腔与光电不等效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蔡璐璐;基于黑体腔特性的光纤高温测试技术及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杰;高温测量黑体腔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瑞;蓝宝石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器外推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3 申国清;蓝宝石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器外推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郭伟平;蓝宝石光纤黑体腔测温仪器设计及应用[D];中北大学;2014年

5 刘小林;基于蓝宝石单晶光纤的黑体腔瞬态高温传感器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孙雅茜;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黑体腔高温传感器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吴世均;蓝宝石光纤高温仪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7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37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