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阵列电极电容层析成像

发布时间:2019-10-10 19:19
【摘要】: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技术是基于电磁场中静电场敏感原理的比较成熟的一种电学层析成像(Electrical Tomography,ET)技术,具有无辐射、非侵入性、易于实现、相应速度快、成本低、可视化的特点。在工业多相流参数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在对电容层析成像中传感器敏感阵列电极的数学模型、等效电路、传感器的优化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图像重建算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对现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电容传感器测量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因素轮换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内阵列电极电容传感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优化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电极的内阵列电极电容传感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与设计。2.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重点分析了C/V转换电路和开关选通电路的特性。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采用高速串行通信接口USB2.0,以FPGA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处理器。并对FPGA程序进行了模块化设计。3.在总结电容图像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对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了数据项和正则化项都取l1范数的图像重建模型,采用原始-对偶内点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4.利用优化设计的内阵列电极电容传感器,进行了气固两相流相关流型的静态实验、具有弱导电性液固两相流流型的静态实验及均匀混合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内阵列电极电容传感器能够相应地拓宽其测量范围。
【图文】:

流型图,流型,垂直下降,两相流


准确测量往往依赖于对流型的了解。流型会影响流于多相流的流型有多种划分方法。相流中,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的流型不同,垂直管两种。在垂直下降管道气液两相流中,主要有以下下降液膜流、块状流、雾式环状流,如图 1-1 所示

道气,垂直上升管,两相流流型,流型


垂直上升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TP2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峰;王化祥;崔自强;;数字化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设计[J];电子质量;2009年04期

2 谢代梁,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一种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结构的优化方法[J];机电工程;2000年06期

3 颜华,高静;电容层析成像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11期

4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5 何世钧,王化祥,周勋,韩宇辉,李照宇,任娟美;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仿真[J];河南科学;2005年02期

6 张雪辉;王化祥;;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的相敏解调[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7 王延平,马宁,苏祥芳,蔡芹,卢振陶,,潘敏;电容层析成像[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8 常鸿森,保宗悌,严杰;电容层析成像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物理;1997年09期

9 王兴,颜华;工业过程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1年11期

10 潘勇,王化祥;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兆田;熊小芸;杨五强;;电容层析成像综述[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仇国富;赵建峰;;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4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阎润生;刘石;王海刚;董向元;;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琳琳;薄亚明;;电容层析成像的正则化优化修正共轭梯度算法[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德运;黄家定;唐文明;韩优;于晓洋;;基于前项补偿的电容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志春;李文涛;胡晓丽;王建国;;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抵(ECT)软场特性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马平;周晓宁;田沛;;图像融合理论在电容层析成像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自强;王化祥;;基于FPGA的ECT/ERT系统激励信号源[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丕涛;内阵列电极电容层析成像[D];天津大学;2016年

2 陈德运;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猛;稀疏气固两相流经旋流浓集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5 何世钧;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李岩;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王莉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流型特征提取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基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GT)的燃烧实验及三维成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何雪;面向管道多相流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刘宇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优化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4 黄仲洋;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电容层析成像边缘补偿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陆成超;基于ECT的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6 沈月;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重建图像融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许闻楷;电容层析成像三维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8 吉洪驻;三维ECT电容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9 徐巧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志林;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7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47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