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器件的性能研究与建模

发布时间:2017-03-18 18:00

  本文关键词:新型纳米器件的性能研究与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器件的尺寸依据摩尔定律的规律越来越小,而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会出现严重的Short Channel Effects (SCEs)短沟道效应和栅极泄漏电流急剧增大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性能。为此,研究人员致力于探求一些新的办法,让器件尺寸能按照摩尔定律缩小的同时,又能改善和提高器件的性能。总的来说,对于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而言,可以从栅/栅介质工程,沟道工程,源/漏工程,新型的器件结构等四个角度来改善和提高MOSFET器件的性能。但MOSFET在室温下,其Subthreshold Swing (SS)亚阈值摆幅的理论极限值为60mV/dec。该极限值严重制约了MOSFET器件的功耗和泄漏电流的持续降低。为此,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探讨出与MOSFET器件完全不同工作原理的Tunnel Field-Effect-Transistor (TFET)隧穿场效应晶体管,该器件的SS可以低于60mV/dec,因而TFET器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低功耗的场合。文中以Double Doping Polysilicon Gate (DDPG) MOSFET双掺杂多晶硅栅场效应晶体管和Double Gate (DG) TFET双栅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新型纳米器件进行了性能研究和建模。首先,研究了DDPG MOSFET器件的瞬态特性,运用小信号等效电路Non-Quasi Static (NQS):非准静态模型,分析了DDPG MOSFET器件的寄生参数,Y参数以及本征参数;针对于已有的MOSFET器件电势模型,由于栅氧化层区的一维处理导致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因此,本文对DDPG MOSFET器件的栅氧化层区进行二维考虑,基于半解析法,建立了DDPG MOSFET器件的二维半解析电势模型。DDPG MOSFET器件二维半解析电势模型的大致步骤为:建立DDPG MOSFET器件的坐标系,根据器件栅结构的特点,对栅氧化层区和沟道耗尽层区进行分区,并同时列出各个区的泊松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出各个区含有待定系数的二维电势的通解。为求解出这些待定系数,则需运用各个区域衔接处的边界条件,对所得的各个区二维电势方程两端做特征函数展开,便可以得出含有待定系数的矩阵方程,将求出的系数代回通解方程,即得出栅氧化层区和沟道耗尽层区的电势。结果表明:该模型求解出的栅氧化层区电势分布沿着沟道方向是非线性的,即对栅氧化层区进行二维处理,能很好的解决电场连续的通过不同介质的边界的问题。基于DDPG MOSFET器件的表面势模型,运用热电子发射理论和漂移-扩散理论,计算出DDPG MOSFET器件的亚阈值电流。对于DG TFET器件的建模,同样依据其工作原理,将半解析法运用到该器件的电势求解中出。基于DG TFET器件的电势模型,运用Kane's求解出DG TFET器件的电流。由于DG TFET器件的隧穿结附近,存在着强电场,可能产生界面缺陷电荷。为此,文中分析了DG TFET器件的界面缺陷电荷效应,建立了含有移动电荷和界面缺陷电荷的DG TFET器件的电势模型,并求解了阈值电压。文中运用SILVACO软件,分别仿真了DDPG MOSFET器件的亚阈值电势、亚阈值电流、阈值电压以及DG TFET器件的电势、电流、阈值电压。并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种器件的模型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各自器件的特性,并且精度比较高,运算量比较小,而且还避免了数值分析时各参数之间物理意义不够明确的不足。
【关键词】:半解析法 电势 电流 DDPG MOSFET DG TFE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8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纳米器件的发展现状9-14
  • 1.1.1 新型纳米MOSFET器件的发展现状9-12
  • 1.1.2 新型纳米TFET器件的发展现状12-14
  • 1.2 纳米器件模型的研究现状14-20
  • 1.2.1 纳米MOSFET器件模型的研究现状17-20
  • 1.2.2 纳米TFET器件模型的研究现状20
  • 1.3 半解析模型的理论依据20-21
  • 1.4 本文的主体结构与内容安排21-23
  • 第2章 DDPG MOSFET器件的射频特性研究23-36
  • 2.1 DDPG MOSFET器件结构23-24
  • 2.2 DDPG MOSFET器件的瞬态特性分析24-26
  • 2.2.1 DDPG MOSFET器件的开关特性分析24
  • 2.2.2 DDPG MOSFET器件的驱动能力分析24-26
  • 2.3 DDPG MOSFET器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NQS模型26-28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28-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DDPG MOSFET器件的电势模型及亚阈值电流分析36-59
  • 3.1 DDPG MOSFET器件的电势模型36-51
  • 3.1.1 基于抛物线的DDPG MOSFET电势模型36-40
  • 3.1.2 基于半解析法的DDPG MOSFET电势模型40-51
  • 3.2 DDPG MOSFET器件的亚闽值电流模型51-52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52-58
  • 3.4 本章小结58-59
  • 第4章 DG TFET器件的电势模型及电流分析59-77
  • 4.1 DG TFET的器件结构60-61
  • 4.2 DG TFET器件的电势模型61-67
  • 4.2.1 基于抛物线的DG TFET器件电势模型61-63
  • 4.2.2 基于半解析法的DG TFET器件电势模型63-67
  • 4.3 DG TFET器件的漏极电流模型67-69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69-75
  • 4.5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DG TFET器件界面电荷效应的研究77-92
  • 5.1 DG TFET的器件结构78-79
  • 5.2 DG TFET器件的电势模型79-83
  • 5.3 DG TFET器件的阈值电压模型83-84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84-91
  • 5.5 本章小结91-92
  • 第6章 总结92-94
  • 6.1 本文总结92-93
  •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114
  • 致谢114-11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蓓,包宗明;平面高反压器件的两维数值模拟[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2期

2 黄风义,孔晓明,蒋俊洁,姜楠;砷化镓HBT的VBIC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方家兴;胡志富;蔡树军;;大栅宽功率器件的分布性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4 章安良,陈显萼,胡建萍;基于物理分析的大信号HBT模型[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贺威;张正选;;部分耗尽PD CMOS/SOI器件SEU模型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12期

6 刘诺,谢孟贤;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模型[J];微电子学;1996年02期

7 卢东旭;杨克武;吴洪江;高学邦;;GaN功率器件模型及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7年04期

8 高新江;张秀川;陈扬;;InGaAs/InP SAGCM-APD的器件模型及其数值模拟[J];半导体光电;2007年05期

9 Jeffrey Frey;梁春广;;半导体器件的弹道传输[J];半导体情报;1981年05期

10 蔡丽娟,邹祖冰;新型功率器件MCT关断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阳元;二十一世纪硅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强;HBT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及InP基单片集成器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钟英辉;InP基HEMT器件及毫米波单片放大电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鲍立;超深亚微米MOS器件RTS噪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朱臻;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会芳;新型纳米器件的性能研究与建模[D];安徽大学;2015年

6 胡夏融;高压SOI器件耐压模型与槽型新结构[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舒斌;Si基应变三维CMOS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RF SOI CMOS工艺器件仿真及电路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燕;Strained-SOI MOS器件的设计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昭祥;GaN HEMT器件等效电路宏模型与测试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海澎;InP HBT器件大信号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兴明;新结构低功耗IGBT纵向结构的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卢东旭;非线性器件模型的建立[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旭辉;并五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及器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花永鲜;MOS器件潜在损伤的1/f噪声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郑伟;深亚微米RF-CMOS器件物理与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钱伟强;高功率GaN HEMT器件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纳米器件的性能研究与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4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