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波长微偏振光栅探测器的研制方法及其偏振特性研究
【图文】:
.1 面阵大小 1920×1080,像元中心距 15 μm 的 InGaAs 短波红外探g.1.1 1920×1080 pixels InGaAs infrared detector with pixel pitch of 15图 1.2 硅基衬底上集成 InGaAs 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6]Fig.1.2 Layer stack design of InGaAs on silicon-on insulator (SOI)国外,目前国内的 InGaAs 焦平面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4图 1.2 硅基衬底上集成 InGaAs 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6]Fig.1.2 Layer stack design of InGaAs on silicon-on insulator (SOI)国外,目前国内的 InGaAs 焦平面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nGaAs 探测器的研究机构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第 44 所、昆明物理研究所、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中科与物理研究所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要研发标 InGaAs 线列器件。技物所成功研制 640×1 和 512×256 台s 探测器,,截止波长分别为 2.4 μm 和 2.6 μm。4 所 2010 年研制出 0.4-1.7 μm 可见拓展短波红外 InGaAs 30 μm,规模 320×256。2014 年初步形成 320×256 InGaA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琨,李育林,刘家英,乔学光,忽满利,贾宏志;线性啁啾光栅结构参数优化的定量研究方法[J];光子学报;1998年06期
2 吴建宏,陈家璧,唐敏学,吴中林;随机光栅定向散射器的设计[J];光电子·激光;2001年10期
3 卢向东,傅克祥,王植恒,麻建勇;椭偏法测光栅参数的可行性理论研究[J];激光杂志;2003年01期
4 陈德伟;;采样光栅设计与衍射行为分析[J];激光杂志;2006年03期
5 叶超;谢永军;付绍军;何世平;;采用弹性基底制作变间距光栅[J];微细加工技术;2006年02期
6 叶锡标;周成刚;张阳;黄文浩;;基于透反式二维绝对零位光栅的光刻对准技术[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叶燕;陈林森;;埋入式光栅双通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光学学报;2008年12期
8 沈洪斌;张雏;司宾强;;基于狭缝方程的二次扭曲光栅的设计与衍射模拟[J];激光杂志;2008年02期
9 方明月;段永远;谌夏;彭姝慧;蒲利春;;非线性光栅器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荣祁;陈建荣;林宝卿;庄其仁;;浮雕矩形光栅刻槽深度的衍射测量方法[J];应用激光;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恒彪;王占山;;纳米光栅结构长度标准研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耿康;陈新荣;吴建宏;;用衍射效率的光谱分布判断多层介质膜光栅掩膜形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昱;金玉;刘岳峰;冯晶;孙洪波;;光栅微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的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术新;梁东;邢岐荣;徐世祥;郎利影;田震;柴路;王清月;;零级深度金属光栅对太赫兹波透过特性的理论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召良;卢振武;李凤有;孙强;;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的制作工艺和理论关系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成希革;黄吉发;尹振宇;李雪玲;;内置多叶光栅集成[A];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周常河;;低密度光栅的飞秒信息处理技术[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闵长俊;焦小瑾;王沛;明海;;表面有凹槽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中光的透射现象的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赖建军;梁华锋;王彬;翟小锋;;基于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的窄带红外发射/吸收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周晔 记者 李雪林;0.1秒干完10分钟的活[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娃;PCF热传导与形变机理及在熔接和光栅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武华;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光栅器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吴丽翔;取样光栅的刻蚀深度空间分布微调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李朝阳;物像光栅自拼接在超短超强激光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廖云飞;大口径精密光栅拼接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刘丽娟;液晶/聚合物光栅激光器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王志文;基于金属纳米光栅的集成偏振导航传感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瑞;亚波长微偏振光栅探测器的研制方法及其偏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9 吴华明;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董毅;用于光互连的体波导光栅耦合器:分析、制备和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培栋;基于LiNbO_3的波导及光栅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阳;全息深亚波长光栅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嘉赫;OCB模式液晶光栅的光学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卢鹭云;宽光谱光栅侧面耦合集光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陈剑科;新型二维折叠光谱仪的工程化研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6 汪瑾;片状光栅内各模式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瑞;基于复合微纳金属光栅—波导结构的双通道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倩;基于叠印采样光栅的光码分多址编解码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张新彬;偏振分束光栅的设计和制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任建文;光折变光栅滤波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86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8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