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度理论及其在模糊推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19 02:19
【摘要】:模糊集理论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工具,在控制、决策、推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以模糊集贴近度为研究主线,讨论模糊集贴近度构造方法、贴近度与其它模糊度量之间的相互诱导关系以及贴近度在模糊推理中的应用。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核心内容是给出模糊集贴近度的一般构造方法。相关文献基于不同的应用背景提出了若干模糊贴近度计算公式,但没有给出统一的贴近度构造方法,使得目前对贴近度的性质研究只能逐个进行,且不同的贴近度计算结果不易评判。因此,研究模糊集贴近度的一般构造方法,寻求模糊集贴近度的一般计算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论文第三章给出了模糊等价算子的构造方法,通过模糊等价算子计算模糊集模糊分量之间的贴近程度,再通过聚合函数聚合模糊分量之间的贴近程度得到模糊集的贴近度。给出了模糊集贴近度的一般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中的参数取不同的值即可得到不同的贴近度,目前文献中已有的大部分贴近度公式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借助统一的贴近度公式,从整体上研究了模糊集贴近度的性质;对不同贴近度在计算模糊集相近程度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第四章提出了三种构造区间值模糊集贴近度的方法,所提出的三种方法可以构造出文献中很多已有的贴近度公式;从整体角度研究了区间值模糊集贴近度的性质;对不同贴近度在计算区间值模糊集相近程度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第五章研究了与贴近度密切相关的模糊距离的构造方法;提出了模糊等价算子的对偶概念—一模糊度量算子的概念;给出了几种构造模糊度量算子的方法并讨论了模糊度量算子的性质;利用模糊等价算子与模糊度量算子给出了离散论域与连续论域上模糊距离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从整体上研究了模糊距离的性质;比较了不同模糊距离在计算模糊集区别程度方面的效果;讨论了模糊贴近度与模糊包含度、模糊熵之间的相互诱导关系;通过构造的模糊贴近度公式得到了新的模糊包含度、模糊熵计算公式。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应用部分,研究模糊集贴近度在模糊推理中的应用,并将模糊距离应用于模糊推理鲁棒性分析。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模糊推理方法是有别于合成规则推理方法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模糊推理方法。论文第六章刻画了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模糊推理方法的单调性和近似性;针对Raha提出的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模糊推理方法,讨论了它的单调性和近似性,对不同模糊贴近度得到的模糊推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模糊控制中,模糊推理规则会受到参数扰动的影响而导致推理结果有波动。因此,研究模糊推理的鲁棒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论文第七章我们基于切比雪夫距离提出了模糊算子的鲁棒性概念,计算了不同模糊算子在参数扰动下的鲁棒性,找到了各类模糊算子中最鲁棒的模糊算子:给出了基于合成规则的模糊推理方法在选用不同T模和蕴涵算子时的模糊推理结果的鲁棒性,并与文献中已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论文第八章我们基于广义模糊距离研究模糊推理的鲁棒性,提出了DF-测度的定义,给出了几类不同的DF-测度并讨论了它们的相关性质;利用DF-测度构造了模糊度量空间中的广义距离公式;基于所提出的广义距离讨论了模糊算子与基于合成规则的模糊推理方法的鲁棒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59;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加威;ON SIMILARITY AND DUALITY OF COMPUTATION[J];A Monthly Journal of Science;1980年11期

2 槐文信,李炜;SIMILARITY SOLUTIONS OF ROUND JETS AND PLUME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1993年07期

3 ;Network Fault Diagnosis Using DSM[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4年01期

4 ;Self-similarity Based Editing of 3D Surface Textures Using Height and Albedo Maps[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7年02期

5 黄文熙;;On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rch Dams, Shells and Plates[J];Science in China,Ser.A;1964年02期

6 孙善利,邹承祖;QUASI-SIMILARITY AND SPECTRUM[J];A Monthly Journal of Science;1983年12期

7 ;A study of the similarity conditions applicable to the modelling of fishing gear,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four models of a Chinese pair frawl[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8 ;On the Matrix Equation A~2=J[J];数学研究与评论;1987年02期

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NOISE[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B);1990年01期

10 李军,汪洪;COMPARISON OF FOOD COMPOSITION OF CLUPEID FISHES IN THE BOHAI S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elf-similarity Analysis of Coal or Rock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Signal[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Similarity Measure of Vague Value Based on Depentment Function[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3 ;A modified similarity measure of generalized fuzzy mumbers[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4 ;THE ART OF THE DIVERSITY AND THE SIMILARITY[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A Graph-Based Text Similarity Algorithm[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Proceedings of 2012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C];2012年

6 Xian Liu;Jianlong Peng;Qiancheng Shen;Jing Lu;Jing Li;Lili Liu;Yin Lu;Xiaomin Luo;Mingyue Zheng;;Targe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Maximum 2D- and 3D-ligand similarity models[A];第五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Luo Peng;Li Yongli;Wu Chong;;Based on the similarity of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defined by entrop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dity recommendation[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A New Method of Fault Location for 35KV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Load to Ground[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9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on Image Haze Removal[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10 John D.Holliday;Peter Willett;;Similarity based Virtual Screening:Effect of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Dataset[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莹芳;贴近度理论及其在模糊推理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洋;对隐喻本质的重新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2 Farhad Ahamed(冯笑);[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ZAKOUNI AMIYNE(阿米);[D];中南大学;2012年

4 赵翠英;隐喻和相似性的辩证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志霞;隐喻的相似性基础及其在不同文化各层面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胡娜;认知隐喻相似性的跨语言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1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761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