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提拉工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9:06
【摘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由于具有广视角、自主发光、低功耗、制程简单以及可柔性等特性,在平板显示以及固态照明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目前OLEDs在商业领域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但这些产品基本都是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但此方法不但需要购置昂贵的设备,而且材料利用率较低,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溶液加工这种简便低廉的制备工艺,在降低OLEDs生产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溶液加工工艺是旋涂法,然而旋涂工艺由于材料利用率低,且在大面积制造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并不适合大面积OLEDs的制备。浸渍提拉法是一种简单且应用历史悠久的薄膜涂布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材料利用率高、适用多种类型基板且适合大面积生产。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浸渍提拉工艺中溶液浓度、提拉速度、以及基板结构等因素对薄膜的厚度以及均匀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各种工艺参数,利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厚度均匀的PEDOT:PSS以及以PVK:OXD-7为掺杂主体的大面积有机功能薄膜,最终成功制备5英寸的OLEDs背光板,其性能与旋涂法制备的器件一致,且发光均匀性更优。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这其中有机太能电池,尤其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在低成本、大批量生产方面的优势备受瞩目。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研究中,最常用的活性层制备方法是旋涂法。但是旋涂工艺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在工业上实现批量生产。浸渍提拉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薄膜制备方法,其成膜过程中的溶剂挥发过程完全不同于旋涂法,且在材料利用率以及大面积批量生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我们利用浸渍提拉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了浸渍提拉过程中,溶剂体系以及活性层的干燥条件对电池活性层的形貌、相分离情况以及器件性能的影响。同时与旋涂法制备的器件对比发现,浸渍提拉法制备的活性层,由于其溶剂挥发条件的不同,形成了更多的分散相,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传输与取出,降低了器件的性能。倒置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在器件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成了近年来聚合物太能电池研究的热点。在倒置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n型金属氧化物如Zn O、Ti Ox等,是最常用作电子传输层,这其中Zn O由于其低功函数、高载流子迁移率以及良好的光学透过性,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Zn O薄膜大多是通过溶液加工制备,通过将其前驱体溶液旋涂成膜,然后再高温热处理转化成Zn O,通常热处理温度高达200℃。这不利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尤其是柔性电池的制备。因此实现Zn O的低温溶液加工制备非常有必要。我们通过使用水合氧化锌(Zn O·x H2O)溶于氨水制备了Zn O的前驱体溶液,将Zn O的热处理温度降低到了80℃,在以PCDTBT:PC71BM为活性层的倒装器件中,其功率转化效率(PCE)高达6.48%。相比于常用的醋酸锌前躯体制备的Zn O薄膜(热处理温度高达200℃),这种方法制备Zn O薄膜,不仅热处理温度更低,而且性能更优,低达80℃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其应用了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研究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Zn O薄膜表面更加致密平整,且载流子迁移率更高,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以及填充因子,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月;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02期

2 ;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10期

3 ;科学家研究开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5期

4 黄俊峰;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前景乐观[J];光机电信息;2003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科学家研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1期

6 申建;;有机发光二极管正寻求市场销路[J];光机电信息;2006年07期

7 ;高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4期

8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4期

9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稀土信息;2008年04期

10 ;长春应化所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研究获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A];陶瓷金属封接和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专辑[C];2013年

2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廖良生;;级联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建浦;刘旭;叶辉;徐慎刚;杨幕杰;;一种使用聚酰亚胺的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仲飞;吴敬;刘彭义;;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注入缓冲层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军武;曹镛;;硅杂环戊二烯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杜春燕;叶尚辉;刘云圻;于贵;;新颖的芴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华玉林;冯秀岚;ChangShengWang;Gun-YoungJung;M.R.Brycl;M.C.Petty;;含新型VA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苏文明;李文连;辛琦;孙小燕;李天乐;;磷光染料共掺杂方法提高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英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10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华凌;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2 魏利希;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平面显示器[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冯卫东;德开发出超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建华;二极管新光空前亮[N];中国质量报;2009年

5 记者 顾钢;德发明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杜华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让显示屏收卷自如[N];科技日报;2006年

7 王月 周莹;扬州启动OLED技术研发[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张钊;发光壁纸有望取代灯泡[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吉林 袁弘封编译;OLED 柔性电视浅析[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华凌;出门穿上信息衣[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亚文;浸渍提拉工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键卓;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张松涛;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陈学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其他层状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江志雄;溶液加工型高性能电致荧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飞;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虹;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磁场效应的调控[D];西南大学;2015年

3 史常生;反转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注入及发光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4 吴敬;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传输复合过程及磷光染料掺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王明霞;低功耗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王猛;可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新型小分子荧光化合物的合成[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史晓波;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顾菊芬;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界面及高性能蓝光二极管[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邬强;柔性顶发射磷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杨特宁;有机发光二极管功能层和互掺过渡层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68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768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