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8 20:21
【摘要】:本论文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布式星群高速激光组网传输理论与技术”(NSFC No.61231012)展开的。在信息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的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以及各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超高速、大容量的全光网势在必行。然而对于超高速光网络,高速光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面临的衰减、色散,以及各种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信道串扰,使得长距离链路传输中光信号受到严重的损伤和畸变,因此针对光信号再生的链路中继技术研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基于“光-电-光”(O-E-O)的光电混合中继由于功耗大、体积大、并且受到光电器件的“电子速率瓶颈”限制,已经不能满足超高速、大容量光信息传输链路的信号再生需求。与传统的O-E-O中继方式相比较,全光中继具有功耗小、体积小、信号不经O-E-O转换、对于信号速率相对透明等优点,因此采取全光手段对于受损光信号进行再生及转发,能够有效解决激光链路中长距离传输引起的信号衰减和畸变问题,是未来超高速全光网的关键技术。在本论文中,针对超高速、大容量光网络的信号再生问题,我们从全光1R(再放大,Re-amplification)再生、全光2R(再放大、再整形;Re-amplification,Re-shaping)再生、全光3R(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Re-amplification,Reshaping,Re-timing)再生的三种不同层次再生手段出发进行再生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出了基于二级前向泵浦放大机制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弱信号的低噪声、高增益再放大,即全光1R再生。指出了与传统基于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再放大方案相比较,我们提出的全光1R再生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掺铒光纤放大器中自发辐射噪声,实现高接收灵敏度、低噪声系数、高信号增益的弱信号低噪声高增益再放大。该方案可以有效用于光信号中继放大及高速空间光通信的高探测灵敏度直接探测。2、分别提出了基于高非线性介质中交叉增益调制、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等三阶光学非线性效应的全光波长变换器用以实现链路传输光信号的全光2R再生及转发。指出了我们最终所提出的基于简并四波混频偏振分集方案的全光2R再生系统能够实现宽波长范围、高转换效率、信号调制格式透明、信号比特率透明、偏振不敏感的幅度和形状,可以被广泛用于全光2R再生中继、基于光波长地址的全光交换机、光信号多路组播转发器中。3、提出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注入锁模激光器实现链路传输信号的全光时钟恢复,指出了通过采取后向注入连续波辅助光可以有效降低由于锁模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中载流子恢复时间较长引起的码型效应,采取该方案可以从链路传输的10Gbit/s归零数据流中提取出低定时抖动、低幅度抖动、窄脉冲宽度的10-GHz同步时钟信号。该方案可以被有效用于RZ信号的全光同步时钟提取,是全光信号再定时的关键技术。4、基于全光2R研究结论,提出了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偏振分集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判决门,结合全光时钟恢复技术,对超高速光网络中链路传输受损信号实现全光3R再生判决,指出了该全光3R再生技术可以有效被应用于单波长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光时分-波分混合复用系统的大容量光网络中,实现链路传输受损信号的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5、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交叉增益调制和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等三阶非线性效应,首次提出了多波长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功能结构,通过实验验证,指出了该多波长脉冲锁模激光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该激光器作为载波光源可有效应用于密集波分复用和光时分复用的融合网络中,实现超高速、大容量的全光网络。6、提出了超高速大容量光网络中弱信号全光再生系统结构,通过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功能演示,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三种全光再生系统的普遍适用性、方案可行性和技术优越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张书仙;;基于分裂超连续光谱的全光量化方案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2 赵永鹏,叶培大;光网络中的全光再生[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3 李利平;王博;;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J];光通信技术;2014年01期

4 纪越峰,柏琳,徐大雄;全光地址识别机理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沈鑫;邱昆;;一种新型的全光再生节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李将;邓大鹏;钱凤臣;曹东东;;一种全光3R再生方案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7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8 刘颖;王荣;;全光交换关键技术—全光标签交换[J];山西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9 王菊;于晋龙;罗俊;王文睿;韩丙辰;吴波;郭精忠;杨恩泽;;基于信号抽运的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全光3R再生系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祥林;;全光接力通信技术[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颖;陈向宁;;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全光量化编码方案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周云峰;伍剑;林金桐;;利用TOAD实现全光逻辑操作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凌;张民;赵永鹏;叶培大;;新型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非门及其性能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牛长流;张民;叶培大;;基于SOA-MZI的高速全光逻辑门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周敏娟;孙军强;;基于非线性光纤环镜的40-Gb/s全光异或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哲;全光模数转换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冯欢;超快光网络中全光再生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张圆成;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缓存技术[D];清华大学;2011年

4 韩丙辰;多波长全光3R再生及全光逻辑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赵乃峰;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全光功能器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邱吉芳;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彭越;移相光量化与全光数模转换[D];清华大学;2010年

8 文峰;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耀天;全光3R再生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杜勇;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_g茜;BPSK光信号光子晶体全光逻辑器件的设计与性能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金璐;高精度全光量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杨帆;基于全光量化的光谱压缩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同刚;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安俊鸽;全光2R再生器的功率转移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余欢;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解复用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胜男;高精度全光量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白石磊;基于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的全光逻辑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陈祥;全光缓存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段嫔香;光纤通信中的全光采样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6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796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