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融合组网与资源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09:37
接入网直接面向用户,规模大、覆盖范围广、技术方式多样。其中无线接入与光纤接入是当前接入网中两种应用广泛且具备长远发展前景的接入方式,光与无线接入网(Fiber-Wireless access networks,FiWi接入网)融合这两种接入技术,兼具无线接入灵活、无缝覆盖和光纤接入高带宽、低时延的优势,利于提升接入网性能。另外随着近些年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物联网、自动驾驶等计算密集时延敏感型业务的兴起,边缘计算将丰富的计算资源部署在网络边缘,就近支撑这些业务,利于保障较低的时延,拓展接入网功能。要提升接入网性能,并利用接入网支撑这些新兴应用,需要同时实现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与边缘计算融合,解决接入网的异构异质融合问题。此外为充分发挥FiWi接入网与边缘计算的优势和特点,还需要应对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带来的挑战,以提升资源利用率,适应新兴业务的性能要求。本文针对上述异构异质接入网融合组网问题、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统一调度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一种与边缘计算结合的光与无线接入网融合组网方案,基于该方案分别提出低时延网络拓扑构建算法和针对网络拓扑意外变化...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边緣计算与FiWi接入网融合组网方案??计算节点的计算资源更为丰富,用户卸载计算任务可以降低计算任务的执行时间,也??可以避免计算消耗大量用户设备能量,这对依靠电池供电的用户设备尤为重要[71
?第三章接入网融合组网方案及网络拓扑构建???(a)网络节点位置?(b)建立最小生成树??(c)?STCLD算法构建拓扑?(d)BA糢型构建拓扑??图3-2分别利用STCLD算法和BA模型构建拓扑??模型所构建网络拓扑的平均路径长度都会呈现上述特征。??图3-4所示是为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Am对网络时延的影响。实验中网络节??点数量设置为50,参数cr的取值为3,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aw分别设置为1,?2,??3和4。从图3-4中可以看出利用STCLD算法构建网络拓扑的网络时延、节点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都低于用BA模型构建网络拓扑的相应时延,约下降10%以上。为每??个节点新添加的链路数量越多意味着网络中链路数量更多,连通性更好,所以网络时??35??
^■"…BA传彳¥时延?z??_T—STCLD传播时延?^?-?20??8?_?传播If延改进?/??E?7??一—?I?嗡/?〇lc??w?£???<?**"?、?.15?褂??闰6?_?.?^?、¥?丑??.IN?r^I?▲?a?^银???▲ ̄y ̄▲?SrrAr^ ̄4i?怎??3??"Ty?T?^?V5??"?z鑌??丨丨丨丨"圓""丨丨丨??"i-—.....■丨丨?丨■_..?11??0?12?3?4?5??a??图3-5时延与〇■变化关系??图3-5所示是参数对时延的影响,其中cr的值设置为0时,STCLD算法就是??初始的BA模型。在该实验中网络的节点数依旧设置为50,为每个节点添加的链路??数量设置为一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的值设定为5时,时延降低最多,约为24%。??当cr从0增长到3的过程中,网络时延、节点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下降持续增加,因??为^7的增长意味着参数7:对新添加链路概率的影响更大,也就是新添加链路对时延的??改善对于添加该链路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当^再增大时,时延没有明显持续下降,是??因为在〇■的值为3时,网络时延的改善空间己经较小,所以在(T的值为4和5时,时??延改进只呈现了上下浮动,而没有继续下降。??图3-6展示了?STCLD算法应用在不同规模网络中的效果。该实验将参数<j的值??设定为3,为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设置为一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网络中的节点??数量为10或20时,与BA模型相比,STCLD算法构建网络拓扑的时延改进变化非??常不规则,这是因为新添加的链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当网络中节点数量较少时,这??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bile Edge Computing Towards 5G: Vision, Recent Progress, and Open Challenges[J]. Yifan Yu. 中国通信. 2016(S2)
[2]基于OF-agent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方案与实现[J]. 孟广雅,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光通信技术. 2016(11)
[3]Invited Paper: The Audacity of Fiber-Wireless(FiWi) Networks: Revisited for Clouds and Cloudlets[J]. Martin Maier,Bhaskar Prasad Rimal. 中国通信. 2015(08)
[4]光与无线网络虚拟化无缝组网方案(英文)[J]. 戴庆龙,邹剑峰,寿国础,胡怡红,郭志刚. 中国通信. 2014(05)
博士论文
[1]接入网融合组网技术与业务机制研究[D]. 刘晶.北京邮电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66109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边緣计算与FiWi接入网融合组网方案??计算节点的计算资源更为丰富,用户卸载计算任务可以降低计算任务的执行时间,也??可以避免计算消耗大量用户设备能量,这对依靠电池供电的用户设备尤为重要[71
?第三章接入网融合组网方案及网络拓扑构建???(a)网络节点位置?(b)建立最小生成树??(c)?STCLD算法构建拓扑?(d)BA糢型构建拓扑??图3-2分别利用STCLD算法和BA模型构建拓扑??模型所构建网络拓扑的平均路径长度都会呈现上述特征。??图3-4所示是为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Am对网络时延的影响。实验中网络节??点数量设置为50,参数cr的取值为3,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aw分别设置为1,?2,??3和4。从图3-4中可以看出利用STCLD算法构建网络拓扑的网络时延、节点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都低于用BA模型构建网络拓扑的相应时延,约下降10%以上。为每??个节点新添加的链路数量越多意味着网络中链路数量更多,连通性更好,所以网络时??35??
^■"…BA传彳¥时延?z??_T—STCLD传播时延?^?-?20??8?_?传播If延改进?/??E?7??一—?I?嗡/?〇lc??w?£???<?**"?、?.15?褂??闰6?_?.?^?、¥?丑??.IN?r^I?▲?a?^银???▲ ̄y ̄▲?SrrAr^ ̄4i?怎??3??"Ty?T?^?V5??"?z鑌??丨丨丨丨"圓""丨丨丨??"i-—.....■丨丨?丨■_..?11??0?12?3?4?5??a??图3-5时延与〇■变化关系??图3-5所示是参数对时延的影响,其中cr的值设置为0时,STCLD算法就是??初始的BA模型。在该实验中网络的节点数依旧设置为50,为每个节点添加的链路??数量设置为一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的值设定为5时,时延降低最多,约为24%。??当cr从0增长到3的过程中,网络时延、节点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下降持续增加,因??为^7的增长意味着参数7:对新添加链路概率的影响更大,也就是新添加链路对时延的??改善对于添加该链路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当^再增大时,时延没有明显持续下降,是??因为在〇■的值为3时,网络时延的改善空间己经较小,所以在(T的值为4和5时,时??延改进只呈现了上下浮动,而没有继续下降。??图3-6展示了?STCLD算法应用在不同规模网络中的效果。该实验将参数<j的值??设定为3,为每个节点新添加链路数量设置为一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网络中的节点??数量为10或20时,与BA模型相比,STCLD算法构建网络拓扑的时延改进变化非??常不规则,这是因为新添加的链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当网络中节点数量较少时,这??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bile Edge Computing Towards 5G: Vision, Recent Progress, and Open Challenges[J]. Yifan Yu. 中国通信. 2016(S2)
[2]基于OF-agent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方案与实现[J]. 孟广雅,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光通信技术. 2016(11)
[3]Invited Paper: The Audacity of Fiber-Wireless(FiWi) Networks: Revisited for Clouds and Cloudlets[J]. Martin Maier,Bhaskar Prasad Rimal. 中国通信. 2015(08)
[4]光与无线网络虚拟化无缝组网方案(英文)[J]. 戴庆龙,邹剑峰,寿国础,胡怡红,郭志刚. 中国通信. 2014(05)
博士论文
[1]接入网融合组网技术与业务机制研究[D]. 刘晶.北京邮电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66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36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