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0 22:01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类具有分子识别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基于它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稳定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另外,通过将纳米材料和离子液体等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可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用性增强。因此,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本论文就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石墨烯、离子液体等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开展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离子液体和氧化石墨按一定比例混合做基底,滴涂甲基对硫磷印迹的聚甲基丙烯酸,然后通过电化学还原使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从而构建了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离子液体粘性较大,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石墨烯和离子液体的协同作用使传感器的电流响应灵敏度提高,从而可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甲基对硫磷在0.010-7.0 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12.5μA/μmol·L-1 mm2,检出限为6.0 nmol·L-1(S/N=3).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甲基对硫磷的检测。(2)首次采用Click反应制备了离子液体功能化碳纳米管,并以其为载体成功负载了高分散性和小粒径的铂纳米粒子(MWNTs-IL@PtNPs),该复合材料的表面积大、导电能力强,可以起到信号放大作用。以其为增敏基质,以柠檬黄印迹的聚4-乙烯基吡啶为识别层,构建了柠檬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柠檬黄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3-5.0 μmol·L-1口5.0-20 μmol·L-1,灵敏度分别为0.72 μA/μmol·L-1 mm2和0.24 μA/μmol·L-1mm2,检出限为8.0nmol·L-1(S/N=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饮料中柠檬黄的测定。(3)采用与模板分子具有π-π疏水、静电和氢键等多重作用的新型离子液体溴化1-(α-甲基丙烯酸)-3-甲基咪唑为单体制备了亲水性的日落黄分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和采用常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相比,颗粒较小、粒径分布较窄、比表面积较大、吸附能力更强。以该亲水性MIP为识别元件,结合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构建了日落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日落黄响应灵敏,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日落黄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10-14 μmol·L-1和 1.4-16 μmol·L-1,灵敏度分别为5.0μA/μmol·L-1 mm2和1.4 μA/μmol·L-1mm2,检出限为4.0nmol·L-1(S/N=3)。该传感器可用于饮料中日落黄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4)以亲水性的离子液体功能化碳纳米管为单体,吡虫啉为模板分子,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亲水性的分子印迹识别材料。由于RAFT沉淀聚合法可以调节印迹聚合物形成的速率和结构,因此聚合过程可控。该印迹聚合物和采用常规聚合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相比,对吡虫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的电化学响应。将其固定在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基底表面制备成传感器,用于吡虫啉的电化学测定。所得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强的特异识别能力。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2-24 μmol·L-1,检出限达0.08μmol·L-1(S/N=3)。在用于实际样品黄瓜和苹果皮中吡虫啉的检测时,加标回收率较高。(5)以4-乙烯基吡啶为单体,马钱子碱为模板分子,采用RAFT沉淀聚合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然后进一步采用RAFT聚合法接枝亲水性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得到亲水性的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WNTs@GMIP)。亲水性聚合物刷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印迹聚合物的亲水性,降低了水溶液中马钱子碱在印迹膜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大大提高了选择性。以MWNTs@GMIP为识别材料,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为基底,制备了马钱子碱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在H2SO4溶液中的响应电流与马钱子碱浓度在0.006-0.6 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15.3 μA/gmol·L-1mm2,检出限为2.0 nmol·L-1(S/N=3)。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马钱子碱的高灵敏检测。(6)采用Click反应将二硫链转移引发剂固定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然后分别以杀螟硫磷和4-乙烯基吡啶为模板和单体,同时加入末端具有链转移剂的亲水性聚乙二醇,采用RAFT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亲水性的AuNP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AuNPs@GMIP)。亲水性聚乙二醇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印迹聚合物的亲水性,降低其非特异性吸附。将AuNPs@GMIP和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结合研制了杀螟硫磷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响应峰电流与杀螟硫磷浓度在0.01-5.0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 nmol·L-1(S/N=3)。该传感器为环境水样中杀螟硫磷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 纳米材料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沉淀聚合 亲水性聚合物刷 电化学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1.3;TP212
【目录】:
  • 论文创新点5-13
  • 中文摘要13-15
  • ABSTRACT15-18
  • 第一章 绪论18-45
  • 1.1 分子印迹技术18-27
  • 1.1.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18
  • 1.1.2 分子印迹的原理18-19
  • 1.1.3 分子印迹方法分类19-20
  • 1.1.3.1 共价印迹法19
  • 1.1.3.2 非共价印迹法19
  • 1.1.3.3 准共价印迹法19-20
  • 1.1.4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20-23
  • 1.1.4.1 本体聚合20-21
  • 1.1.4.2 原位聚合21
  • 1.1.4.3 沉淀聚合21-22
  • 1.1.4.4 悬浮聚合22
  • 1.1.4.5 乳液聚合22
  • 1.1.4.6 表面印迹聚合22-23
  • 1.1.5 引发-转移-终止法在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23-25
  • 1.1.5.1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法简介23-24
  • 1.1.5.2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24-25
  • 1.1.5.3 RAFT聚合法在分子印迹领域的应用25
  • 1.1.6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25-27
  • 1.1.6.1 色谱分离25-26
  • 1.1.6.2 固相萃取26
  • 1.1.6.3 模拟酶催化26
  • 1.1.6.4 仿生传感器26-27
  • 1.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概述27-30
  • 1.2.1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27-29
  • 1.2.1.1 表面涂覆法27
  • 1.2.1.2 原位引发聚合法27-28
  • 1.2.1.3 电化学聚合法28
  • 1.2.1.4 溶胶-凝胶法28
  • 1.2.1.5 自组装法28-29
  • 1.2.2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29-30
  • 1.3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30-31
  • 1.4 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31-32
  • 1.5 参考文献32-45
  • 第二章 基于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评价45-62
  • 2.1 引言45-46
  • 2.2 实验部分46-49
  • 2.2.1 主要试剂46-47
  • 2.2.2 实验仪器47
  • 2.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47-48
  • 2.2.4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48
  • 2.2.5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48-49
  • 2.2.6 实际样品的制备49
  • 2.2.7 电化学测量方法49
  • 2.3 结果与讨论49-58
  • 2.3.1 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49-50
  • 2.3.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50-51
  • 2.3.3 甲基对硫磷在不同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图51-52
  •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52-55
  • 2.3.4.1 离子液体种类和用量的影响52-53
  • 2.3.4.2 GO和MIP用量的影响53-54
  • 2.3.4.3 pH值的影响54-55
  • 2.3.4.4 富集时间的影响55
  • 2.3.5 甲基对硫磷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55-56
  • 2.3.6 传感器的选择性56-57
  • 2.3.7 重现性和稳定性57
  • 2.3.8 实际样品的检测57-58
  • 2.4 结论58
  • 2.5 参考文献58-62
  • 第三章 基于离子液体功能化碳纳米管负载铂纳米粒子复合物及柠檬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62-80
  • 3.1 引言62-63
  • 3.2 实验部分63-66
  • 3.2.1 主要试剂63-64
  • 3.2.2 实验仪器64
  • 3.2.3 MWNTs-IL@PtNPs的制备64-65
  • 3.2.3.1 1-炔丙基-3-正丁基咪唑溴盐的制备64
  • 3.2.3.2 离子液体功能化MWNTs的制备64-65
  • 3.2.3.3 MWNTs-IL@PtNPs 的制备65
  • 3.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65
  • 3.2.5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65-66
  • 3.2.6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66
  • 3.2.7 实际样品的制备66
  • 3.2.8 电化学测量方法66
  • 3.3 结果与讨论66-76
  • 3.3.1 MWNTs-IL@PtNPs的制备66-67
  • 3.3.2 离子液体功能化MWNTs的红外光谱67
  • 3.3.3 MWNTs-IL@PtNPs的微观结构67-68
  • 3.3.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68
  • 3.3.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68-69
  • 3.3.6 柠檬黄在不同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行为69-70
  • 3.3.7 实验条件的优化70-72
  • 3.3.7.1 MWNTs-IL@PtNPs和MIP用量的影响70-71
  • 3.3.7.2 pH值的影响71-72
  • 3.3.7.3 富集时间的影响72
  • 3.3.8 柠檬黄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72-74
  • 3.3.9 传感器的选择性74-75
  • 3.3.10 重现性和稳定性75
  • 3.3.11 实际样品的检测75-76
  • 3.4 结论76
  • 3.5 参考文献76-80
  • 第四章 亲水性分子印迹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及日落黄的电化学测定80-96
  • 4.1 引言80-81
  • 4.2 实验部分81-83
  • 4.2.1 主要试剂81
  • 4.2.2 实验仪器81
  • 4.2.3 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81
  • 4.2.4 离子液体单体的制备81-82
  • 4.2.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82
  • 4.2.6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82
  • 4.2.7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82-83
  • 4.2.8 实际样品的制备83
  • 4.2.9 电化学测量方法83
  • 4.3 结果与讨论83-92
  • 4.3.1 亲水性分子印迹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制备83-84
  • 4.3.2 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的透镜和红外表征84-85
  • 4.3.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85
  • 4.3.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85-86
  • 4.3.5 日落黄在不同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图86-87
  • 4.3.6 实验条件的优化87-89
  • 4.3.6.1 GR-IL和MIP用量的影响87-88
  • 4.3.6.2 pH值的影响88
  • 4.3.6.3 富集时间的影响88-89
  • 4.3.7 日落黄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89-90
  • 4.3.8 传感器的选择性90-91
  • 4.3.9 重现性和稳定性91
  • 4.3.10 实际样品的检测91-92
  • 4.4 结论92
  • 4.5 参考文献92-96
  • 第五章 亲水性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吡虫啉的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96-111
  • 5.1 引言96-97
  • 5.2 实验部分97-100
  • 5.2.1 主要试剂97-98
  • 5.2.2 实验仪器98
  • 5.2.3 离子液体功能化MWNTs的制备98
  • 5.2.3.1 离子液体的制备98
  • 5.2.3.2 离子液体功能化MWNTs的制备98
  • 5.2.4 亲水性的MWNT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98-99
  • 5.2.5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99
  • 5.2.6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99
  • 5.2.7 实际样品的制备99-100
  • 5.2.8 电化学测量方法100
  • 5.3 结果与讨论100-108
  • 5.3.1 MWNTs@RAFT-MIP的制备100
  • 5.3.2 MWNTs@RAFT-MIP的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100-101
  • 5.3.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101-102
  • 5.3.4 吡虫啉在不同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行为102-103
  • 5.3.5 实验条件的优化103-105
  • 5.3.5.1 GR-IL和MWNTs@RAFT-MIP用量的影响103-104
  • 5.3.5.2 pH值的影响104
  • 5.3.5.3 富集时间的影响104-105
  • 5.3.6 吡虫啉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105-106
  • 5.3.7 传感器的选择性106-107
  • 5.3.8 重现性和稳定性107
  • 5.3.9 实际样品的检测107-108
  • 5.4 结论108
  • 5.5 参考文献108-111
  • 第六章 具有亲水性聚合物刷的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马钱子碱的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111-130
  • 6.1 引言111-112
  • 6.2 实验部分112-116
  • 6.2.1 主要试剂112-113
  • 6.2.2 实验仪器113
  • 6.2.3 二硫链转移剂功能化MWNTs的制备113-114
  • 6.2.3.1 异溴丁酸羟乙酯的合成113
  • 6.2.3.2 溴代MWNTs的合成113-114
  • 6.2.3.3 二硫链转移剂功能化MWNTs的制备114
  • 6.2.4 MWNT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14-115
  • 6.2.5 具有亲水性聚合物刷的MWNT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15
  • 6.2.6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115
  • 6.2.7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115
  • 6.2.8 实际样品的制备115-116
  • 6.2.9 电化学测量方法116
  • 6.3 结果与讨论116-126
  • 6.3.1 MWNTs@GMIP的制备过程116
  • 6.3.2 MWNTs-SC(S)Ph的红外和XPS表征116-117
  • 6.3.3 MWNTs和MWNTs@GMIP的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117-118
  • 6.3.4 接枝前后MIPs/NIPs在乙腈/水中的吸附性能118-119
  • 6.3.5 马钱子碱在不同传感器上的循环伏安行为119-121
  • 6.3.6 测量条件的优化121-123
  • 6.3.6.1 GR-IL和MWNTs@GMIP用量的影响121
  • 6.3.6.2 pH值的影响121-122
  • 6.3.6.3 富集时间的影响122-123
  • 6.3.7 马钱子碱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123-124
  • 6.3.8 传感器的选择性124-125
  • 6.3.9 重现性和稳定性125
  • 6.3.10 实际样品的检测125-126
  • 6.4 结论126-127
  • 6.5 参考文献127-130
  • 第七章 具有亲水性聚合物刷的金纳米粒子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杀螟硫磷的电化学测定130-147
  • 7.1 引言130-131
  • 7.2 实验部分131-134
  • 7.2.1 主要试剂131
  • 7.2.2 实验仪器131
  • 7.2.3 二硫链转移剂功能化AuNPs的制备131-132
  • 7.2.3.1 AuNPs的制备131-132
  • 7.2.3.2 叠氮功能化AuNPs的制备132
  • 7.2.3.3 二硫链转移剂功能化AuNPs的制备132
  • 7.2.4 具有亲水性聚合物刷的AuNPs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32-133
  • 7.2.5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133
  • 7.2.6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133
  • 7.2.7 实际样品的制备133
  • 7.2.8 电化学测量方法133-134
  • 7.3 结果与讨论134-143
  • 7.3.1 AuNPs@GMIP的制备134
  • 7.3.2 二硫链转移剂功能化AuNPs的红外表征134-135
  • 7.3.3 AuNPs和AuNPs@GMIP的透射电镜和红外表征135-136
  • 7.3.4 接枝前后MIPs/NIPs在乙腈/水中的吸附性能136-137
  • 7.3.5 杀螟硫磷在不同传感器上的伏安行为137-138
  • 7.3.6 实验条件的优化138-140
  • 7.3.6.1 GR-IL和AuNPs@GMIP用量的影响138-139
  • 7.3.6.2 pH值的影响139
  • 7.3.6.3 富集时间的影响139-140
  • 7.3.7 杀螟硫磷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140-141
  • 7.3.8 传感器的选择性141-142
  • 7.3.9 重现性和稳定性142
  • 7.3.10 实际样品的检测142-143
  • 7.4 结论143
  • 7.5 参考文献143-147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147-148
  • 致谢1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传感器应用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7年08期

2 邓芳;李越湘;罗旭彪;董睿智;涂新满;王玫;;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3 李玲玲;;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楚婷;吴国栋;刘国强;傅孙思;翟云云;刘海清;;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6 尚宏周;梁红玉;张小梅;孙晓然;张秀凤;韩利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12期

7 卢彦兵,梁志武,项伟中,徐伟箭;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8 曲祥金,周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王永健,白姝,孙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合成[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年04期

10 周小霞,吴永强;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伍智仲;王艳武;刘卫卫;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曹丙庆;潘勇;赵建军;黄启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李琳;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4 辉永庆;何小波;邓义;;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复杂体系中铅的分离富集[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5 辉永庆;钟志京;何小波;邓义;;铅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维娟;张玲;张春涛;郭亚萍;张智超;;三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志英;张玲;冷连;张智超;;以2-(2,4-二氯苯氧)丙酸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 Ⅱ.固相萃取研究[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学军;许振良;杨座国;邴乃慈;冯建立;;金属配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9 韩瑞芳;邢小翠;宓怀风;;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富集有活性的天然微量蛋白质并比较天然蛋白质与克隆细菌蛋白质的酶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荷芳;严秀平;;离子液体辅助非水解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杂化分子印迹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勇邋周建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助力新型给药系统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利用快速检验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3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媛;基于双层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丽娟;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3 朱晓兰;久效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涎桦;功能化环丙氨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和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赵冬艳;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喹乙醇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朱秋劲;17β-雌二醇及结构类似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表征[D];江南大学;2007年

7 曾庆斌;基于金属卟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夏建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汤凯洁;苄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年

10 马悦;高性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赵婷峰;埃博霉素B的分离纯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文琳;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环境污染物残留分析及吸附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春丽;食品中小分子污染物印迹聚合物制备及特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琬桐;哌虫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苏婷婷;巴比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丹;氟磺胺草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珊珊;植物生长素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D];新疆大学;2015年

9 唐菲;两种介孔硅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于欣平;菌类微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吸附分离抗生素的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55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