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和非理想光源场景下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9:14
基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保密通信,利用量子信息技术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安全密钥,然后再将密钥用于保护通信数据的方案,从而达到保密通信的目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引起了密码学上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一种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QKD),作为量子保密通信的关键技术,是量子密码学中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QKD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依据量子力学的“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确保密钥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在通信双方之间共享安全的随机密钥。它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的安全隐患,是被严格证明、能够从原理上保证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技术。QKD技术发展至今,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光源设备、系统探测设备和系统性能不够理想等多方面的问题。本论文从信息编码角度研究QKD系统中使用脉冲位置调制和多自由度量子态编码、从非理想光源角度研究实际光源可信度问题和光源精确可控问题,提出了四种改进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以提高QKD系统的性能,具体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基于脉冲位置调制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鉴于常用的弱相干光源存在单光子脉冲比例少的问题,在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MDI-QKD...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初始密钥生成原理
氲募???裉??擦阶榛?母黾???裉??此??垂直基中的水平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0”)和垂直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1”),对角基中的45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0”)和135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1”)。Alice和Bob在编码比特信息时,首先随机选取两组基中的一组,然后再根据需要编码的比特信息选取该组基中对应的极化偏振态。另外,在MDI-QKD协议中,当使用弱相干光源来替代理想的单光子源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协议中需要使用诱骗态方法。下面以极化编码方案为例来介绍MDI-QKD协议的工作原理,系统的基本装置如图2.3所示。图2.3基于诱骗态的极化编码MDI-QKD方案基本装置图[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量子战略对中美在科技领域竞争与合作的影响[J]. 孙海泳.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09)
[2]全球涌现“量子科技”潮[J]. 孙柏林. 自动化博览. 2019(02)
[3]量子信息系统发展探讨[J]. 陆军,张雪松,栾添,张先超,傅宇龙.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05)
[4]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刘乃乐,吴根,王兵,于笑潇. 科技中国. 2017(10)
[5]基于预报单光子源和探测器诱骗态的循环差分相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J]. 胡康,毛钱萍,赵生妹. 光学学报. 2017(05)
[6]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态势——美国篇[J]. 光通信技术. 2017(02)
[7]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态势——欧洲篇[J]. 光通信技术. 2017(02)
[8]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J]. 毛钱萍,赵生妹,王乐,钱陈辰,陈汉武. 量子电子学报. 2017(01)
[9]Time-Bin Phase-Encoding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Four Single-Photon Detectors[J]. 唐光召,孙仕海,陈欢,李春燕,梁林梅.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16(12)
[10]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J]. 蒋佳玲,朱长明. 国际太空. 2015(11)
硕士论文
[1]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复用技术研究[D]. 魏海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
[2]高效长距离测量装置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研究[D]. 张涛.南京邮电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17509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初始密钥生成原理
氲募???裉??擦阶榛?母黾???裉??此??垂直基中的水平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0”)和垂直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1”),对角基中的45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0”)和135偏振态(表示比特信息“1”)。Alice和Bob在编码比特信息时,首先随机选取两组基中的一组,然后再根据需要编码的比特信息选取该组基中对应的极化偏振态。另外,在MDI-QKD协议中,当使用弱相干光源来替代理想的单光子源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协议中需要使用诱骗态方法。下面以极化编码方案为例来介绍MDI-QKD协议的工作原理,系统的基本装置如图2.3所示。图2.3基于诱骗态的极化编码MDI-QKD方案基本装置图[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量子战略对中美在科技领域竞争与合作的影响[J]. 孙海泳.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09)
[2]全球涌现“量子科技”潮[J]. 孙柏林. 自动化博览. 2019(02)
[3]量子信息系统发展探讨[J]. 陆军,张雪松,栾添,张先超,傅宇龙.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05)
[4]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刘乃乐,吴根,王兵,于笑潇. 科技中国. 2017(10)
[5]基于预报单光子源和探测器诱骗态的循环差分相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J]. 胡康,毛钱萍,赵生妹. 光学学报. 2017(05)
[6]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态势——美国篇[J]. 光通信技术. 2017(02)
[7]全球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态势——欧洲篇[J]. 光通信技术. 2017(02)
[8]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J]. 毛钱萍,赵生妹,王乐,钱陈辰,陈汉武. 量子电子学报. 2017(01)
[9]Time-Bin Phase-Encoding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Four Single-Photon Detectors[J]. 唐光召,孙仕海,陈欢,李春燕,梁林梅.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16(12)
[10]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J]. 蒋佳玲,朱长明. 国际太空. 2015(11)
硕士论文
[1]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复用技术研究[D]. 魏海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
[2]高效长距离测量装置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研究[D]. 张涛.南京邮电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17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6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