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机理研究与工艺优化
本文关键词: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机理研究与工艺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芯片的剥离是完成单个裸芯片由晶圆盘向目标电路转移的核心工艺之一,尤其是面对日趋超薄化的芯片,实现其无损剥离对于降低封装成本,提高产品成品率、改善器件可靠性等有着显著意义。本文从顶针推顶剥离工艺的力学建模、机理分析和相关试验等方面对超薄芯片的无损剥离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初步建立了芯片无损剥离的工艺优化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 1)建立了芯片-胶层-基底粘结结构的力学模型。将较薄的柔软胶层简化为可描述结构剥离和剪切行为的分布式弹簧组,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解析求解方法。用弹簧的断裂行为模拟薄芯片与柔性粘结基底之间的剥离过程,给出了芯片发生剥离的混合模式能量释放率解析公式。 2)将粘结断裂理论引入超薄芯片的剥离工艺机理分析,通过理论建模与虚拟断裂有限元仿真技术,揭示了芯片粘结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物理属性以及顶针推顶载荷等因素对芯片剥离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基底受预拉伸的周期阵列化芯片结构发生预剥离的机理,揭示了顶针推顶工艺促使芯片从粘结蓝膜上发生剥离的规律,并讨论了多顶针工艺相比于单顶针的优势。 3)揭示了超薄芯片在三点弯曲强度测试过程中的非线性现象,并引入几何大变形理论修正了传统的线性测试评估公式,消除了因线性理论本身而引入的误差以适应超薄芯片强度测试的要求。为方便将该非线性理论公式应用于实际工程测试,在传统线性公式基础上定义了修正因子,以逼近非线性理论公式的评估精度。 4)推导了材料临界粘结断裂能的实验评估公式,并讨论了粘结蓝膜的可延展性对其剥离评估公式的影响。结合剥离实验,研究了软质粘结蓝膜的可剥离特性,揭示了粘结剥离的驱动剥离力、剥离角以及裂纹尖端传播速度等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探索了如何获得剥离发生之初始条件的可行实验方法。 5)研究了超薄芯片发生粘结断裂剥离与弯曲碎裂之间的竞争关系,并结合强度理论和Griffith断裂准则,提出了超薄芯片成功实现无损剥离的判定标准。分析了芯片厚度和长度等对工艺窗口的影响,界定了传统单顶针工艺与多顶针工艺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多顶针的分布对剥离过程的影响。最后通过不同尺寸芯片的推顶剥离试验,从原理上验证了多顶针工艺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子封装 超薄芯片 芯片剥离 粘结断裂 芯片碎裂 工艺窗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4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6
- 1.1 课题概述10-14
- 1.2 超薄芯片剥离关键问题14-17
- 1.3 超薄芯片剥离研究综述17-22
- 1.4 本文主要工作22-26
- 2 芯片-胶层-基底结构的力学建模与求解26-41
- 2.1 引言26-28
- 2.2 芯片-胶层-基底模型28-30
- 2.3 微分方程的解析30-36
- 2.4 剥离能量释放率计算36-39
- 2.5 本章小结39-41
- 3 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工艺机理分析41-67
- 3.1 引言41-43
- 3.2 周期阵列化芯片受基板拉伸的剥离行为43-48
- 3.3 传统芯片的单顶针剥离工艺48-57
- 3.4 超薄芯片的多顶针剥离工艺57-65
- 3.5 本章小结65-67
- 4 超薄硅基芯片的强度测试与评估67-82
- 4.1 引言67-68
- 4.2 超薄试件的制备与三点弯曲实验68-71
- 4.3 超薄试件弯曲测试的非线性特征71-77
- 4.4 断裂强度的评估77-80
- 4.5 本章小结80-82
- 5 芯片-蓝膜粘结界面的剥离原理与测试82-95
- 5.1 引言82-83
- 5.2 粘结蓝膜的剥离原理83-86
- 5.3 剥离测试平台86-89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89-94
- 5.5 本章小结94-95
- 6 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工艺优化与试验95-111
- 6.1 引言95-96
- 6.2 芯片剥离与碎裂的竞争行为96-100
- 6.3 基本参数的确定100-103
- 6.4 工艺优化与试验验证103-110
- 6.5 本章小结110-111
- 7 总结与展望111-114
- 7.1 全文总结111-112
- 7.2 研究展望112-114
- 致谢114-115
- 附录Ⅰ 全文补充材料115-120
- 附录Ⅱ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20-122
- 参考文献122-1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真;;大中型机电企业工艺路线管理的探讨[J];东方电气评论;1992年02期
2 庄长远,李建康;工艺路线创成方法之探讨[J];成组生产系统;1988年02期
3 罗年猛;李雄;;基于典型工艺的相似工艺路线检索方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年05期
4 程海琴;曹华军;李洪丞;罗毅;;基于碳效益的零部件制造工艺决策模型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08期
5 杨升;李山;陈冰;杨挺;;工艺路线优化下的复杂产品生产线稳定性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10期
6 黄敬华,李璋,张国军;CAPP中工艺决策不确定性问题研究[J];机械制造;2004年08期
7 刘全心;;快速制造工艺路线及其在汽车模具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8年06期
8 陈嵩;工艺计划数据及资料的管理[J];航空工艺技术;1993年04期
9 马国强;CAPP中工艺框架生成的实践[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7年08期
10 贾秀杰;回转体零件CAPP的工艺创成方法[J];机械工艺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光;;铍青铜制件的工艺路线[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2 李智慧;徐本柱;;线束工艺路线建模研究[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高传沪;;工厂流程分析的应用[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刘磊;;工艺路线在ERP系统中的应用[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尤桂学;;工艺路线在京唐热轧MES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邢红波;饶兴菊;;计算机辅助产品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7 白明;李建勇;;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FMS工艺路线优化配置[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志明;郭彦武;谢剑;陈丙森;陈清阳;李建武;黄敏坚;;基于结构和加工特征的焊接零部件加工工艺制定[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9 沈家光;;铍青铜制件的工艺路线[A];北京电子学会第二届热处理年会论文简要汇编[C];1990年
10 任衍圣;刘健庆;张平;;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A];2009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厦工杯>工艺征文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严家民;棉织物低温连续快速练漂工艺通过鉴定[N];中国纺织报;2012年
2 陕西中烟工业公司延安卷烟厂 兰保平;卷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应注重工艺提升[N];经理日报;2009年
3 张化义;实现无碳排放的直接还原新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石勇;新冶钢: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N];黄石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晓岩;生物法DHA工艺步入产业化前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张化义;冶金粉尘和尘泥循环利用新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7 大路;炔草酸和四氟醚唑工艺创新通过鉴定[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沙永志 曹军;低成本炼铁的工艺路线怎么走?[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杨蓬;成功运用隔离式BAF工艺[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曾繁端;窑法黄磷PK电法黄磷[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尊旭;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机理研究与工艺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湛红晖;非线性工时多工艺路线条件下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伟;智能CAPP系统中工艺路线和切削参数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赵鹏;基于切削体分解组合策略的工艺特征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倩;2,2'-二氨基乙二醇二苯醚的合成工艺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2 宋明;全自动电容器套管装置的工艺路线及其结构实现[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3 王志红;面向CAPP的智能工艺决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立文;基于设备资源和成本约束的动态工艺路线创成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程海琴;基于碳效益的机械产品多工艺低碳制造决策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3年
6 张华;基于PDM的工艺管理技术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赵永良;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8 彭军;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工艺路线柔性调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辉;零件主干工艺路线提取与工艺排序方法及其在锻压装备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陆建华;GBOMP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超薄芯片无损剥离的机理研究与工艺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7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