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谱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光谱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光谱成像系统主要用于对同一观测目标的多个波段同时进行成像比对,以实现对其成分组成、分布状态等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波段成像系统,多光谱成像系统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目标光谱信息。因此,在地质勘探、目标侦查、生命状态观察、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等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多光谱成像系统,保证在每个波段都能够清晰成像是后续信息提取、特性分析的重要前提。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噪声干扰、系统离焦、平台抖动等因素,导致系统像质下降,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处理。由于图像处理手段相对于硬件调整方法,具有成本低、方法灵活、实时性强、改进空间大等优点,在成像系统、尤其是多光谱成像系统中,图像处理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多光谱成像系统硬件平台上,重点针对多光谱成像系统的快速自动调焦技术、电子稳像技术、以及目标识别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此外,根据研究内容与系统硬件特点,进行了相应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归纳如下:第一,自动对焦方面,对当前经典的自动对焦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现有算法的不足,先后提出了基于对数功率谱的离焦深度自动对焦法、基于SUSAN边缘算子的对焦深度自动对焦法以及基于投影微分法的对焦深度自动对焦方法。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定投影微分法作为系统的自动对焦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对焦窗口内的数据做x与y方向投影,对这两个方向投影数组的微分1范数均值求均方根,并将其作为该帧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然后,结合经典的爬山搜索算法,完成系统的自动对焦过程。然后,利用该多光谱成像系统平台,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相应的验证与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与经典的Brenner、能量梯度以及Roberts清晰度评价算法相比,投影微分算法在保证具有同样优良的单峰性、无偏性、较高的灵敏度等基本特性的同时,算法时间仅分别为以上三种算法的0.67、0.33和0.33倍,能够更好的满足系统对自动对焦的高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第二,电子稳像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最大特征峰匹配的稳像算法。该方法首先将参考帧与当前帧等分为若干区域子块,利用灰度投影计算式分别计算每个子块的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然后,依次将两帧图像相应子块中对应的垂直和水平投影最大特征峰的位置差值,作为相应子块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矢量;再次,根据帧间运动矢量变化程度进行运动矢量修正;最后,根据各子块的运动矢量统计结果进行全局运动估计。将该算法应用于多光谱成像系统中,在保证相同的稳像效果的前提下,投影特征峰匹配算法与经典的灰度投影算法相比节省了几乎全部的搜索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稳像效果和更好的实时性。第三,目标识别方面,本文在现有经典的C-V模型目标分割方法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该模型通过将每次迭代得到的距离函数的最大值引入C-V模型的Dirac函数,对该函数进行自适应参数修正,以拓宽活动轮廓线的有效作用范围,进而大大的降低了分割算法的迭代次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C-V模型在其终止条件下得到了较理想的分割效果,与经典的C-V模型相比,降低了初始曲线位置对最终分割结果的影响,且新模型的收敛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至少7倍。改进的C-V模型在实时性及全局性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该算法在多光谱成像仪的图像分割方面的自适应性。第四,根据研究内容与系统特点,研制了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控制软件。该软件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多个波段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显示、手/自动调焦功能、手/自动曝光功能、电子稳像功能、目标分割与识别功能、以及图像与视频序列的存储功能。保证了系统按照预设的功能顺利运行。
【关键词】:多光谱成像 自动调焦 电子稳像 图像分割 投影微分 投影特征峰匹配 偏微分方程 C-V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2 多光谱成像系统发展现状14-19
- 1.3 多光谱成像系统典型图像处理技术概述19-21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1-24
- 第2章 基于投影微分法的对焦深度自动对焦法的研究24-56
- 2.1 自动对焦算法原理24-29
- 2.2 离焦深度法研究现状29-30
- 2.3 基于对数功率谱的离焦深度自动对焦法30-34
- 2.4 对焦深度法研究现状34-35
- 2.5 基于SUSAN法的对焦深度自动对焦法35-42
- 2.6 基于投影微分法的对焦深度自动对焦法42-54
- 2.7 本章小结54-56
- 第3章 基于投影特征峰匹配的电子稳像法的研究56-74
- 3.1 电子稳像法稳像原理56-59
- 3.2 电子稳像法研究现状59-62
- 3.3 基于投影特征峰匹配的电子稳像法62-72
- 3.4 本章小结72-74
- 第4章 基于改进C-V模型分割方法的研究74-92
- 4.1 图像分割原理及研究现状74-79
- 4.2 基于改进C-V模型的分割法原理79-90
- 4.3 本章小结90-92
- 第5章 多光谱成像系统平台介绍与实验结果分析92-114
- 5.1 多光谱成像系统的硬件平台介绍92-96
- 5.2 多光谱成像系统的软件控制系统设计96-101
- 5.3 多光谱成像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101-112
- 5.4 本章小结112-114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14-118
- 6.1 全文工作总结114-116
- 6.2 主要创新点116
- 6.3 下一步研究工作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6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26-128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28-130
- 致谢1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兰卫华;万敏;王凯;杨小儒;;中波红外多光谱成像技术研究[J];光电工程;2012年02期
2 高;多模式多光谱成像系统[J];红外;2000年09期
3 高国龙;;先进的多光谱成像系统[J];红外;2006年07期
4 许正光;梁来顺;李驰原;;多光谱成像技术在文检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警察技术;2006年03期
5 王金成;匡翠方;王轶凡;刘旭;;基于压缩感知的荧光显微多光谱成像[J];中国激光;2013年12期
6 Martha H.Tulloch,高国龙;隐伏指纹的多光谱成像[J];红外;1995年08期
7 高国龙;多光谱成像技术提供测绘数据[J];红外;1996年08期
8 王魏;郑芝寰;沈会良;;多光谱成像系统的快速调焦方法[J];光电工程;2013年09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萍;廖宁放;何丽;张东;冯洁;;高速窄带多光谱成像系统光谱重建技术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数字成像技术及影像材料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兰卫华;;中波红外多光谱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春晓;基于多光谱成像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艳超;多光谱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会江;多光谱成像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姚建帆;多光谱成像系统的通道选择及总体软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5年
3 康念铅;半透半反式多光谱成像装置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0年
4 郭长青;基于多光谱成像的皮肤检测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多光谱成像系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9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