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荷俘获型非挥发存储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电荷俘获型非挥发存储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应用市场对非挥发闪存日益增长的高密度和大容量的要求,闪存的工艺水平已经进入1X nm节点,传统的浮栅型存储器件因为可缩小性差,相邻单元干扰增加而面临可靠性下降的问题;电荷俘获型存储器(CTM)成为其可能的替代技术。针对CTM,目前有三种提高存储密度的方法:采用多值或者多位存储技术提高每个器件单元的存储位数,采用高k材料作为电荷俘获层增大器件存储窗口,平面型器件转为三维(3D)存储结构降低单元等效面积。本论文主要针对高k材料作为电荷俘获层的存储特性以及与3D存储结构尺寸缩小相关的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同时论文研究了针对嵌入式闪存的高密度存储方法。论文开展了高k材料作为电荷俘获层的存储结构遴选、工艺优化和能带结构优化的工作。通过对比研究了单层Ta2O5、Hf O2以及两者的复合结构Ta2O5/Hf O2/Ta2O5(THT)和Hf O2/Ta2O5/Hf O2(HTH)的存储特性;研究表明复合存储材料能够实现更大的编程和擦除窗口,其中THT能带结构中间的势垒阻挡了编程和擦除时的电荷俘获和隧穿发射,而HTH结构的存储特性优于THT结构。论文进而优化了HTH结构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增加退火温度会提高器件编程擦除速度,采用O2退火氛围可以抑制背栅注入。最后,通过改变HTH结构中两个Hf O2势垒层的厚度配比,制备获得了优化的MAHTHOS(Al-Al2O3-Hf O2-Ta2O5-Hf O2-Si O2-Si)器件,实现了较大的存储窗口和良好的可靠性,有利于多位存储技术的应用。针对电荷俘获型3D存储器件,电荷会沿着纵向连续的氮化硅迁移而引起相邻单元间串扰,制约了存储阵列纵向尺寸的缩小。论文提出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从器件保持特性中分离电荷横向迁移影响的表征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电荷横向迁移特性进行研究;建模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Poole-Frenkel发射对电荷横向迁移起主要作用,而陷阱之间的隧穿作用可以忽略;另外,论文还分析了氮化硅厚度和电场应力导致的退化对电荷横向迁移的影响。针对嵌入式闪存应用领域,论文基于双位非均匀沟道的CTM器件提出一种实现e NAND和e NOR混合存储架构的方案,并对其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对高密度大容量存储阵列的电路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最终成功制备了1 Gb NOR型闪存验证芯片,实现单字节100 ns的随机读取速度。
【关键词】:电荷俘获型存储器 高k材料 三维器件 电荷横向迁移 可靠性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28
- 1.1 快闪存储器简介9-11
- 1.2 传统闪存器件在工艺尺寸缩小后面临的挑战11-17
- 1.2.1 浮栅存储器件的可靠性下降11-14
- 1.2.2 电荷俘获型存储器件的擦除问题14-15
- 1.2.3 多值存储与多位存储技术的挑战15-17
- 1.3 从器件角度看闪存未来的发展趋势17-25
- 1.3.1 高k材料的应用17-21
- 1.3.2 三维存储技术21-23
- 1.3.3 高k金属栅与三维存储技术的结合23-25
- 1.4 从系统及电路角度看闪存技术发展25-26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26-27
- 1.6 论文章节安排27-28
- 第2章 高k电荷俘获介质层的研究28-56
- 2.1 存储电容器件的制备及表征测试方法28-32
- 2.1.1 原子层沉积技术28-29
- 2.1.2 薄膜材料的表征29-30
- 2.1.3 存储器件电学性能测试方法30-32
- 2.2 高k存储器件的结构与实验设计32-35
- 2.2.1 多层材料的结构设计32-33
- 2.2.2 电容器件的工艺流程33-34
- 2.2.3 多层材料的电荷存储能力34-35
- 2.3 高k存储结构的工艺优化35-43
- 2.3.1 电容器件的退火温度处理35-40
- 2.3.2 电容器件的退火氛围40-43
- 2.4 不同能带结构的电荷俘获层的存储特性43-48
- 2.4.1 器件制备及结构设计43-44
- 2.4.2 器件的编程擦除特性及分析44-48
- 2.4.3 器件的保持特性48
- 2.5 基于能带工程的MAHTHOS器件结构48-53
- 2.5.1 器件制备及结构设计49
- 2.5.2 HTH势阱位置对器件编程擦除特性的影响49-51
- 2.5.3 HTH能带结构对器件编程擦除特性影响分析51-52
- 2.5.4 器件的疲劳特性和保持特性52-53
- 2.6 本章小结53-56
- 第3章 三维SONOS器件的可靠性研究56-79
- 3.1 引言56
- 3.2 3D-SONOS的基本特性56-60
- 3.2.1 器件结构及工艺制造流程56-58
- 3.2.2 器件的操作及存储特性58-60
- 3.3 3D-SONOS横向迁移的表征60-70
- 3.3.1 器件保持特性丢失机制60-61
- 3.3.2 电荷横向迁移的表征方法61-68
- 3.3.3 电子和空穴的横向迁移68-70
- 3.4 电荷的横向迁移机制的研究70-75
- 3.4.1 氮化硅中电荷横向迁移模型70-72
- 3.4.2 电荷的横向迁移机制的讨论72-75
- 3.5 不同情况下电荷的横向迁移分析75-78
- 3.5.1 不同厚度氮化硅电子横向迁移75-76
- 3.5.2 器件退化后的电子横向迁移76-78
- 3.6 本章小结78-79
- 第4章 高密度存储阵列及电路系统79-107
- 4.1 引言79
- 4.2 高密度嵌入式混合存储阵列79-92
- 4.2.1 混合存储阵列实现方案79-80
- 4.2.2 阵列存储单元器件结构80
- 4.2.3 e NAND型阵列结构及操作方法80-82
- 4.2.4 e NOR型阵列82-90
- 4.2.4.1 阵列基本单元的操作原理83-84
- 4.2.4.2 e NOR型阵列结构及操作方法84-85
- 4.2.4.3 e NOR型阵列的读取串扰及读取方法改进85-88
- 4.2.4.4 e NOR型阵列结构规划88-89
- 4.2.4.5 初步仿真结果89-90
- 4.2.5 混合存储阵列的初步流片结果90-92
- 4.3 高密度存储阵列的电路系统设计92-105
- 4.3.1 电路系统设计要求92-93
- 4.3.2 电路系统设计难点93-94
- 4.3.3 电路设计方法94-100
- 4.3.3.1 精确仿真模型建立94-96
- 4.3.3.2 阵列规划及分级译码管理系统96-99
- 4.3.3.3 关键路径设计结果99-100
- 4.3.4 高密度版图技术100
- 4.3.5 芯片验证结果100-105
- 4.4 本章小结105-107
- 第5章 结论107-111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107-109
- 5.2 论文的创新点109
- 5.3 未来工作展望109-111
- 参考文献111-120
- 致谢120-12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2-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瑛,张德胜,张民强;电荷陷阱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和监测电荷陷阱密度方法[J];半导体技术;1989年02期
2 K.Goser;H.-J.Pfleiderer;初惠斌;;电荷移位器件[J];电子计算机动态;1976年03期
3 白占武;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J];大学物理;1998年03期
4 夏钟福;;激光感应压力脉冲法在测量介质薄膜内空间电荷分布及其它方面的应用[J];电声技术;1990年01期
5 寿倩;;镜电法求解带状边界内电荷的运动轨迹[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6 郑立军;;二维网格状电荷分布空间电场特性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林为干;;导体椭球及椭柱表面电荷分布的一个直接求解法[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63年01期
8 马广德;微带型窄裂缝裂缝电阻的修正计算[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9 A.L.Lentine ,S.Dattaand ,B.J.Hunsinger ,吴连法;用电路模型分析非周期声表面波叉指换能器[J];压电与声光;1982年03期
10 靳德仁,戴祖诚,何松林;均匀稳定磁场中运动导体上的电荷分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格非;孙可平;李学文;;绝缘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管道内壁一侧空间电荷分布理论模型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汤道坦;柳青;李得天;秦晓刚;杨生胜;;等离子体辐照下的介质表面电荷分布测量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仇钎;刘宇;任军学;钟凌伟;;离子发动机交换电荷离子分布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孟令一;李启楷;帅志刚;;尺寸限制及电荷分布对碳纳米管水分子填充过程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段晓溪;欧阳吉庭;;表面电荷分布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刘俊;陈希明;刘宇;董会宁;粟俊科;;掺杂对C_(12)H_8N_2电荷分布和成键特性的影响[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7 张芝涛;谷建龙;毛程奇;孙健;刘程;;电荷沉积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忠志;赵东霞;宫利东;刘翠;王芳芳;;发展新一代极化分子力场[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茹;张正选;俞文杰;田浩;毕大炜;张帅;陈明;;注硅工艺对埋氧层中陷阱电荷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垂柏;王世金;梁金宝;;一类卫星深层充电时绝缘材料内部电荷的测量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张孟军;中子其实有电荷[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梁;大分子体系从头算多体展开方法(Many-Body)研究与改进[D];复旦大学;2014年
2 徐良韬;云内反极性电荷结构形成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吴淑群;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中种子电荷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利芳;高密度电荷俘获型非挥发存储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周春林;高电荷态离子在玻璃微管中的输运过程[D];兰州大学;2012年
6 袁晓娟;导电聚合物无序效应对电荷输运动力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7 张亮;均相体系中游离电荷的从头算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红强;高电荷态重离子与金属固体及其表面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0年
9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崔莹;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x-ray发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华;考虑残余电荷分布非均匀性特快速暂态精细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毛勇;原子电荷对分子间相互作用计算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丁晶洁;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产生纳米点以及类金刚石结构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笑楠;应用ABEEMσπ模型研究氨基酸以及致癌性胺离子相关反应的电荷[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燕;应用ABEEM/MM浮动电荷分子力场探讨Urea(H_2O)_n团簇的性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娇;应用ABEEMσπ模型计算蛋白质电荷分布及并行程序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克锋;分子导线的设计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郑小宏;一维介观结链中的电荷孤子及其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文;可视化模拟电荷法应用平台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10 马艳伟;应用ABEEM/MM浮动电荷分子力场探讨GLY(H_2O)_n(n=1-8)团簇的性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电荷俘获型非挥发存储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39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