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参量放大器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1:02

  本文关键词:光纤参量放大器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光纤通信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范围更进一步地提高和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同时,这种长距离、多信道的传输技术需要一种能与之相匹配的全光放大器,因此对光纤参量放大器(Fibe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FOPA)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对未来光通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对基于高非线性光纤(Highly Nonlinear Fiber, HNLF)的相位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Phase Insensitive-Fibe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PI-FOPA)和相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Phase Sensitive-Fibe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PS-FOPA)的增益及其应用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FOPA和相位敏感参量放大器方面的研究工作,接着建立了PI-FOPA仿真和实验系统,理论分析了光纤长度、信号光功率、泵浦光功率及波长对PI-FOPA的增益谱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为级联非简并PS-FOPA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PI-FOPA实验系统,实验分析了泵浦光功率和波长、相位不敏感放大器(Phase Insensitive Amplifier, PI A)部分和相位敏感放大器(Phase Sensitive Amplifier, PSA)部分使用不同光纤长度时对级联非简并PS-FOPA增益谱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基于级联非简并PS-FOPA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了将级联非简并PS-FOPA有效地应用到DWDM光通信系统中,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色散补偿光纤(Dispersive Compensation Fiber, DCF)的级联非简并PS-FOPA输出功率均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取15 m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 SMF)连接PIA部分与PSA部分时,插入125 m的DCF补偿SMF所带来的色散使得级联非简并PS-FOPA实现了16个信道信号的均衡放大,且放大的带宽达到了15 nm。此外,光频率梳在DWDM光通信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仿真研究了非简并PS-FOPA在基于无源谐振腔的光频率梳发生器中的应用。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泵浦光功率为33.5 dBm时,非简并PS-FOPA使初始光谱平坦度为8.9 dB的光频率梳光谱平坦度达到1.9 dB,而PI-FOPA提高光谱平坦度达到1.58 dB,且非简并PS-FOPA相比于PI-FOPA具有4.77 dB增益优势。这些研究结果为非简并PS-FOPA应用到DWDM光通信系统中提供了理论依据。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是应用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调制格式,研究PI-FOPA对其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应用PI-FOPA将两个ASK光信号合成,实现了一个4-ASK信号,理论和实验研究了泵浦光的功率与信号光的功率和消光比对4-ASK信号的相对消光比(Relative Extinction Ratio, REX)的影响。实验得出:输入信号光的消光比与泵浦光的功率对输出4-ASK光信号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输入信号光的功率对其几乎没有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基于FOPA的光码分多址-自由空间光(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ree Space Optics, 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的研究探索了技术方案。为了使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回避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解调OCDMA信号方案的结构复杂和限制,可在电域上灵活地改变编码序列长度以适应OCDMA-FSO通信系统复杂多变的外界天气条件,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I-FOPA/级联非简并PS-FOPA的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新方案,定义并推导了其噪声容限(Noise Tolerance, NT),分析了泵浦光的功率和消光比与信号光的功率和消光比对NT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当提高泵浦光功率到5 W、编码序列长度到256时,基于PI-FOPA/级联非简并PS-FOPA的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NT值分别被提高了18.77 dB和21.65 dB。本论文最后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四波混频 光纤参量放大器 相位敏感型光纤参量放大器 光频率梳 自由空间光 光码分多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722;TN92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参量放大概述12-13
  • 1.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研究13-17
  • 1.3 相位敏感参量放大器的研究17-20
  • 1.4 论文结构安排20-21
  • 参考文献21-26
  • 第二章 PS-FOPA的增益及其机理26-48
  • 2.1 参量过程26-33
  • 2.2 PS-FOPA的增益33-39
  • 2.2.1 简并PS-FOPA35-37
  • 2.2.2 非简并PS-FOPA37-39
  • 2.3 级联非简并PS-FOPA的增益39-45
  • 2.4 本章小结45
  • 参考文献45-48
  • 第三章 基于HNLF的级联非简并PS-FOPA研究48-70
  • 3.1 PI-FOPA的增益特性48-57
  • 3.1.1 增益特性的仿真分析48-51
  • 3.1.2 增益特性的实验验证51-57
  • 3.2 级联非简并PS-FOPA增益的实验分析57-61
  • 3.3 级联非简并PS-FOPA的功率均衡61-67
  • 3.3.1 基于DCF功率均衡原理62-64
  • 3.3.2 功率均衡仿真设置64-65
  • 3.3.3 DCF对功率均衡的影响65-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0
  • 第四章 非简并PS-FOPA在光频率梳中的应用70-82
  • 4.1 光频率梳70-71
  • 4.2 基于FOPA的光频率梳71-73
  • 4.3 非简并PS-FOPA放大光频率梳的研究73-79
  • 4.3.1 适用于非简并PS-FOPA的光频率梳73-74
  • 4.3.2 基于PI-FOPA/非简并PS-FOPA放大光频率梳的仿真设置74-76
  • 4.3.3 泵浦光功率对光频率梳光谱的影响76-79
  • 4.4 本章小结79
  • 参考文献79-82
  • 第五章 级联非简并PS-FOPA在OCDMA-FSO通信系统中的应用82-110
  • 5.1 4-ASK信号生成83-88
  • 5.1.1 4-ASK信号的REX与实验设置83-85
  • 5.1.2 信号与泵浦光对4-ASK信号REX的影响85-88
  • 5.2 基于PI-FOPA的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88-100
  • 5.2.1 OCDMA-FSO通信系统88-91
  • 5.2.2 基于PI-FOPA的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原理91-94
  • 5.2.3 接收机性能仿真设置94-96
  • 5.2.4 信号与泵浦光对接收机性能影响96-100
  • 5.3 基于级联非简并PS-FOPA的OCDMA-FSO通信系统接收机100-106
  • 5.3.1 接收机原理及仿真设置101-102
  • 5.3.2 信号与泵浦光对接收机性能影响102-106
  • 5.4 本章小结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10-114
  • 附录1 对NT定义的解释及推导过程114-120
  • 附录2 缩略语120-122
  • 致谢122-12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 Saitchison;A. wong;武兆才;;混合式参量放大器[J];无线电通信技术;1982年03期

2 曹辉,孙军强,黄德修,陈国杰;高性能光纤参量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6期

3 吕洪君,胡睿,李子尧;光纤光参量放大器及其应用[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04期

4 王秋国;刘全龙;何理;张岚;高慧敏;王永刚;杨伯君;;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带宽拓宽技术[J];光子技术;2006年02期

5 朱殷芳;谢玉永;李齐良;;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的偏振相关性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建平;蔺玉珂;;级联光纤参量放大器带宽拓宽的理论研究[J];中国激光;2009年08期

7 ;机械参量放大器[J];压电与声光;1971年03期

8 王家素 ,吴正德;低温参量放大器和脉泽[J];低温与超导;1973年01期

9 张信远;毫米波致冷简并式参量放大器[J];低温与超导;1975年01期

10 吴正德;500MC宽带参量放大器[J];低温与超导;197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学石;刘楠楠;刘宇宏;李小英;;基于关联噪声输入的低噪声光纤参量放大器[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陈均朗;李齐良;;相位调制对双泵浦光参量放大器增益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陈均朗;李齐良;;相位调制对双泵浦光参量放大器增益的影响[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航;袁鹏;钱列加;朱鹤元;范滇元;;红外飞秒光参量放大器[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帷;姜淳;;光纤参量放大及其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民;光纤参量放大器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曹辉;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桂林;光纤参量放大器中快慢光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林;光纤参量放大器参数优化及串扰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杨小平;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和全固态连续单频1.34μm激光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尹璐;参量放大及偏振不敏感参量放大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雷生宝;参量放大器中噪声特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刘占勇;光纤参量放大器最佳功率转化理论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杨春蕾;级联结构的光纤参量放大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洁;宽带大增益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桂林;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与时域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李建平;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带宽拓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金晶;准相位匹配光纤参量放大器平坦性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光纤参量放大器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408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