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开关TLT脉冲等离子体源

发布时间:2017-07-01 21:21

  本文关键词:多开关TLT脉冲等离子体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功率纳秒脉冲技术中常使用气体开关,并需要多开关串联或是并联来分别提高电压和电流等级。经典的Marx发生器可实现多开关串联下的过压自同步,而多开关并联的电路,则通常需要外置触发进行同步。基于TLT(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的多开关脉冲发生技术,是一种可以实现开关自动过压同步,并且可以并联汇流输出的新技术,非常适合于高重复频率、长时间运行的工业应用。同时TLT同等离子体反应器之间良好的匹配和能量转换效率,在等离子体废气、废水处理等环境应用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基于该技术原理,本文开展了一套GW级多开关TLT脉冲等离子体源成套设备的研制工作,系统主要包含20开关20级TLT脉冲源、多绕组谐振充电变压器、D-I(Differential-Integral)纳秒脉冲高压探头,分别从原理分析、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三方面对各装置进行了论述,并开展了脉冲源的水处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脉冲源采用20开关20级TLT,单级由5.6nF储能电容、3电极火花开关和5根同轴电缆组成的TLT构成,电容、开关、TLT输入端全部集成到一个紧凑的开关单元,以减小杂散电感而提高输出特性。首次实现了20个火花开关的有效自动同步,同步时间为数十ns。单级采用串联输出到匹配电阻时,可得到20路倍压的同步脉冲输出,脉冲上升时间约15ns,脉宽约70ns,峰值电压可达200kV,不同级之间输出的脉冲前沿时差小于2ns。2)基于TLT的二次阻抗模型,建立了一套开关同步过程中过压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适用于任意开关个数的TLT电路。分析结果显示当某级开关导通后,该级电容产生的过压主要分布在尚未导通的两个邻级上,意味着即便在开关数量较多的条件下,首个开关的导通亦可有效触发相邻开关,并进一步引发连锁反应,完成所有开关的同步。3)D-I系统中常将微分端整合于被测点中,本文则采取了独立的探头式设计,微分端和积分端均采用了紧凑的同轴结构。探头的电压测量范围可达200kV以上,95%精度下的带宽为49.5kHz-40.6MHz,不同探头之间一致性优异。4)谐振变压器采用4铁芯8对绕组的设计,所有8个原边串联保证了注入每个绕组或是铁芯的能量相等,所有8个副边并联使得电流可以均分到8个整流硅堆,设计单次最大能量300J。该设计解决常规单铁芯变压器在大能量谐振充电时,铁芯体积需求过大和整流硅堆电流负荷过大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多个铁芯之间磁导率的个体差异,对变压器的均流特性不产生影响,实测8个副边的单路电流同总电流比值最小为11.7%,最大为13%,均流效果良好,变压器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94%。5)采用4开关TLT脉冲源和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了水处理的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能量效率在63-73%之间,随电压的升高和储能电容的减小而降低。靛蓝二磺酸钠的脱色处理中,系统整体脱色能效在1.60-2.06g/kWh之间,单次能量2J左右时最高。典型工作参数下,液相中过氧化氢的产率为1.02g/kWh,大肠杆菌则可在6J/mL能量密度下实现5.6个对数的灭活。
【关键词】:脉冲功率 多开关 自同步 TLT 脉冲等离子体 谐振变压器 D-Ⅰ测试系统 等离子体水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TN78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缩写、符号清单16-23
  • 1 绪论23-45
  • 1.1 脉冲功率技术的环境应用24-34
  • 1.1.1 脉冲流光放电气体处理24-32
  • 1.1.2 脉冲放电水处理32
  • 1.1.3 脉冲电场灭菌32-34
  • 1.1.4 脉冲源功率放大的关键问题34
  • 1.2 典型的多开关脉冲发生电路34-36
  • 1.2.1 Marx发生器34-35
  • 1.2.2 LTD35-36
  • 1.3 基于TLT的多开关自同步脉冲技术36-43
  • 1.3.1 单开关TLT脉冲发生电路36
  • 1.3.2 多开关TLT脉冲发生电路36-39
  • 1.3.3 4开关和10开关TLT脉冲源39-43
  • 1.3.4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3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43-45
  • 1.4.1 研究目的43-44
  • 1.4.2 研究内容44-45
  • 2 设备与测试方法45-58
  • 2.1 20开关TLT脉冲等离子体源系统45-51
  • 2.1.1 初级充电电源46
  • 2.1.2 D-I高压探头及电磁兼容46-49
  • 2.1.3 多绕组谐振变压器49
  • 2.1.4 20开关TLT脉冲源49-51
  • 2.2 脉冲等离子体水处理系统51-53
  • 2.2.1 4关4级TLT脉冲源51-52
  • 2.2.2 沿面火花放电水处理反应器52-53
  • 2.3 仪器与分析方法53-58
  • 2.3.1 电学诊断仪器53-55
  • 2.3.2 靛蓝二磺酸钠检测55-56
  • 2.3.3 过氧化氢检测56-57
  • 2.3.4 大肠杆菌检测57-58
  • 3 D-I高压探头58-74
  • 3.1 D-I系统原理58-69
  • 3.1.1 基本电路58-59
  • 3.1.2 微分端频率响应特性59-63
  • 3.1.3 积分端频率响应特性63-66
  • 3.1.4 整体频率响应特性66-69
  • 3.2 探头设计69-71
  • 3.2.1 微分端69-70
  • 3.2.2 积分器70-71
  • 3.3 实验测试71-73
  • 3.4 本章小结73-74
  • 4 多绕组谐振变压器74-104
  • 4.1 常规谐振变压器电路分析74-82
  • 4.2 多对绕组谐振变压器电路分析82-87
  • 4.3 300J多对绕组谐振变压器设计87-96
  • 4.3.1 铁芯及绕组参数87-91
  • 4.3.2 绕组绕向及串联布置91-93
  • 4.3.3 抽头和油箱屏蔽93-95
  • 4.3.4 设计参数小结95-96
  • 4.4 300J多对绕组变压器性能测试96-103
  • 4.4.1 能量转换效率测试96-101
  • 4.4.2 副边均流测试101-103
  • 4.5 本章小结103-104
  • 5 20开关TLT脉冲功率源104-142
  • 5.1 基本电路104-105
  • 5.2 二次阻抗105-112
  • 5.2.1 对地阻抗106-107
  • 5.2.2 线-线阻抗107-109
  • 5.2.3 级间二次阻抗109-112
  • 5.3 过压分析112-122
  • 5.3.1 单开关闭合时过压分布112-119
  • 5.3.2 多开关闭合时过压分布119-122
  • 5.4 设计实施122-130
  • 5.4.1 整体结构122
  • 5.4.2 充电电感122-124
  • 5.4.3 开关单元124-125
  • 5.4.4 磁环选取125-130
  • 5.4.5 输出和负载130
  • 5.4.6 整体效果130
  • 5.5 实验结果130-141
  • 5.5.1 LCR触发130-132
  • 5.5.2 配负载同步输出132-134
  • 5.5.3 火花间隙负载同步输出134-139
  • 5.5.4 问题及分析139-141
  • 5.6 本章小结141-142
  • 6 多开关TLT脉冲源水处理应用142-163
  • 6.1 反应器脉冲放电特性142-150
  • 6.1.1 单次脉冲放电波形分析142-144
  • 6.1.2 放电过程中电导率变化及其影响144-145
  • 6.1.3 电压、级数、电容对的放电特性的影响145-148
  • 6.1.4 脉冲源能量效率148-150
  • 6.2 染料废水脱色处理150-160
  • 6.2.1 典型脱色过程150-151
  • 6.2.2 脱色反应的影响因素151-154
  • 6.2.3 脱色反应的能效关系154-160
  • 6.3 过氧化氢生成和大肠杆菌灭活160-162
  • 6.4 本章小结162-163
  • 7 总结与展望163-167
  • 7.1 全文总结163-165
  • 7.1.1 D-I探头163
  • 7.1.2 谐振变压器163-164
  • 7.1.3 20开关TLT脉冲功率源164-165
  • 7.1.4 脉冲源水处理应用165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165
  • 7.3 展望165-167
  • 参考文献167-175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75-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世荣 ,马希纯;HK-A型红外开关[J];劳动保护;1982年03期

2 李乔;丁辛;;织物开关的研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周根合,刘兴虎,徐银桥,卜凡苓;真空BC开关在高压综合起动柜中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2年04期

4 黄念慈,高心;零开关逆变电焊机[J];电焊机;1995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焱;;刷片式微过载开关的设计[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2 张秀艳;贾建援;郭永献;梁丽萍;;RFMEMS开关矩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刘肖;伞海生;陈旭远;;固支梁结构的电容式RF MEMS开关的机电耦合模拟[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夏明鹤;谢卫平;李洪涛;杨自祥;丰树平;卫兵;傅贞;任靖;孟维涛;;多通道自击穿水开关测试方法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永献;梁丽萍;张大兴;;微机电系统开关可靠性及失效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罗敏;常安碧;曹绍云;鞠炳全;谭宇刚;韩e,

本文编号:507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507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