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通信MIMO-OFDM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0:18

  本文关键词:可见光通信MIMO-OFDM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VLC MIMO 信道特性 功率分配 室内定位


【摘要】:可见光通信(VL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手段,对实现“绿色通信融合发展”的通信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VLC系统在室内传播时会经历丰富的多径效应,由此产生的码间干扰将会极大影响到系统性能。而且,还存在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可调制带宽不足的问题。因此,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引入,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径效应的干扰,而且能提升频谱效率,保证通信质量。此外,OFDM还能提高可见光室内定位系统精度,减少定位均方根(RMS)误差范围。同时,人体阴影干扰一直是VLC系统重要的难点问题。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的VLC系统具有大容量和高光照覆盖度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阴影干扰问题并增强系统鲁棒性。因此基于MIMO-OFDM的VLC系统是实现大容量、高谱效、高抗扰的VLC关键技术及研究热点。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围绕基于MIMO-OFDM的VLC系统的上述技术难点展开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理论模型考虑可见光宽波段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追踪法(MRT)的室内VLC信道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测试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LED芯片380nm到780nm的宽光谱信道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2)针对现有理论模型较少考虑人体阴影对VLC信道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阴影追踪法(SRT)的室内VLC信道分析模型,并结合实验系统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场景下人体阴影对室内VLC信道的干扰程度,并对人体阴影干扰下的可见光MIMO系统信道容量进行了仿真研究。(3)为了更高精度地实现室内VLC信道估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见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即离散傅里叶变换-最小均方算法(DFT-LS),采用DFT后处理的方式,去除提取信道状态信息时信道最大时延外噪声的影响,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当OFDM符号中导频间隔Nps=8, BER=10-2时,该算法比普通LS算法提高约1.5dB的信噪比(SNR)。(4)针对人体阴影对室内VLC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优LED选择联合功率分配(OLPA)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对于3×4的MIMO信道,采用OLPA算法后能提升信道容量约3bps/Hz。同时,在四象限正交幅度调制(4-QAM)调制格式下,采用OLPA算法比单独采用LED选择算法节省大约3dB的发送功率。(5)针对室内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CO-OFDM导频信号的可见光定位方案。仿真对比了三种VLC定位方法的误差,分别是高速OFDM调制、高速开关键控(OOK)调制以及低速OOK调制。结果表明,基于ACO-OFDM导频信号的方案具备更好的定位性能。
【关键词】:VLC MIMO 信道特性 功率分配 室内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VLC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11-13
  • 1.1.1 VLC技术特点11-12
  • 1.1.2 VLC应用场景12-13
  • 1.2 VLC研究现状13-17
  • 1.2.1 国外VLC研究现状13-16
  • 1.2.2 国内可见光研究现状16-17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组织结构17-20
  • 1.3.1 室内可见光MIMO-OFDM通信的研究意义17
  • 1.3.2 论文结构和创新工作17-20
  • 第二章 室内可见光多波段信道特性研究20-40
  • 2.1 VLC室内信道分析的典型方法与问题20-21
  • 2.2 基于MRT的室内VLC信道建模21-35
  • 2.2.1 多波段VLC信道建模原理21-22
  • 2.2.2 多波段VLC信道建模流程22-24
  • 2.2.3 多波段室内VLC信道特性指标24-25
  • 2.2.4 多波段室内VLC信道特性分析25-29
  • 2.2.5 多波段室内VLC信道模型的实测验证29-35
  • 2.3 VLC系统收发端相对角度对信道特性的影响35-36
  • 2.4 接收机视场角对信道特性的影响36-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VLC室内MIMO信道研究40-65
  • 3.1 MIMO应用于VLC的价值与意义40
  • 3.2 室内可见光MIMO系统组成原理40-47
  • 3.2.1 可见光MIMO系统光照分布41-43
  • 3.2.2 可见光MIMO信道冲激响应43-44
  • 3.2.3 可见光MIMO信道频域响应44
  • 3.2.4 可见光MIMO信道容量44-47
  • 3.3 室内可见光MIMO信道特性仿真47-52
  • 3.4 基于SRT的可见光MIMO信道研究52-64
  • 3.4.1 室内VLC-SRT算法原理52-54
  • 3.4.2 室内VLC-SRT信道测量54-62
  • 3.4.3 基于SRT分析人体阴影对VLC-MIMO信道的影响62-64
  • 3.5 本章小结64-65
  • 第四章 基于OFDM的VLC系统方案研究65-82
  • 4.1 OFDM技术原理65-68
  • 4.1.1 OFDM调制解调原理65-66
  • 4.1.2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66-67
  • 4.1.3 OFDM技术的优缺点67-68
  • 4.2 可见光OFDM系统方案设计68-78
  • 4.2.1 VLC系统强度调制原理68-69
  • 4.2.2 可见光OFDM信号格式69-72
  • 4.2.3 可见光OFDM系统设计及仿真72-77
  • 4.2.4 可见光OFDM系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77-78
  • 4.3 基于FPGA的可见光OFDM调制技术实现78-81
  • 4.3.1 基于FPGA的可见光OFDM系统发送机整体设计78-79
  • 4.3.2 系统设计的软硬件平台79-80
  • 4.3.3 系统实验与结果80-81
  • 4.4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可见光MIMO-OFDM系统性能优化方案82-100
  • 5.1 可见光OFDM信道估计和性能优化的必要性82
  • 5.2 可见光OFDM信道均衡技术原理82-87
  • 5.2.1 可见光OFDM系统导频结构83-85
  • 5.2.2 可见光OFDM系统接收端获取导频信号方式85-86
  • 5.2.3 可见光OFDM系统接收端对所有子信道的信道估计86-87
  • 5.3 基于DFT-LS的可见光OFDM信道估计87-91
  • 5.4 室内可见光MIMO-OFDM系统抗人体阴影技术91-99
  • 5.4.1 基于MIMO-OFDM的VLC系统组成91-93
  • 5.4.2 OLPA算法中LED选择方法93-94
  • 5.4.3 OLPA算法中功率分配方法94-97
  • 5.4.4 OLPA算法的有效性分析97-99
  • 5.5 本章小结99-100
  • 第六章 基于ACO-OFDM导频信号的可见光定位方案100-117
  • 6.1 室内定位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100-101
  • 6.2 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101-109
  • 6.2.1 三边测量法102-106
  • 6.2.2 场景分析法106-107
  • 6.2.3 邻近算法107-108
  • 6.2.4 定位技术的比较108-109
  • 6.3 基于ACO-OFDM导频信号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案109-116
  • 6.3.1 可见光定位系统组成结构109-111
  • 6.3.2 基于ACO-OFDM导频信号的可见光定位方案111-112
  • 6.3.3 定位方案性能分析112-116
  • 6.4 本章小结116-117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17-119
  • 7.1 本论文工作的总结117
  • 7.2 后续工作展望117-119
  • 参考文献119-127
  • 附录:缩略语127-131
  • 致谢131-132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晓建;;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技术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05期

2 李旭,宋俊德,刘峰,马莉,宋梅;信道分配策略的研究与比较[J];电讯技术;2000年01期

3 秦好亮,曹达仲;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信道借用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1年10期

4 党安红,汤俊雄,朱世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的优化信道分配模型[J];电子学报;2003年07期

5 邵世祥,倪志,吴志忠;改进组合遗传算法的信道分配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戴明;;浅析“买码”话务拥塞中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的优化[J];信息通信;2008年05期

7 张韬;;无线网络中的在线信道分配问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S1期

8 汪晓建;;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09年05期

9 申冬冬;邓飞其;;无线Mesh网络一种基于拓扑的多射频多信道分配[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Z琦;李宏建;何新贵;徐明;;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局部信息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智勇;史焱;张更新;马刈非;;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学东;李建东;;基于业务预测的自适应信道分配算法[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涛;王长林;;移动通信中的信道分配[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秦好亮;曹达仲;;基于改进Hopfield神经网络的信道分配优化[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罗永江;郦苏丹;;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分析[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胡南;王军;闫志刚;;无线网络接纳挖制与信道分配策路跨层优化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小霞;忻展红;;GSM网络中切换呼叫优先的信道分配方案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8 王永华;詹宜巨;余松森;杨健;;一种密集RFID读写器环境下信道分配算法[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高桂友;;小容量数字微波信道按申请分配初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10 朱立东;吴诗其;;无线蜂窝网络中的一种基于排队模型的信道分配策略[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新胜 尤肖虎;合理规划超3G无线资源[N];通信产业报;2003年

2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李翔;解析TD—SCDMA高频谱利用率[N];通信产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妍;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向阳;可见光通信MIMO-OFDM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韦沙;基于分布式约束满足算法的无线信道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晶;多接口无线网络信道分配与路由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冬成;无线Mesh网络路径选择协议和信道分配方案的研究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云春;无线网状网中的吞吐量分析与信道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毕坤;无线网络中的信道分配和路由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赵方明;无线异构网络信道分配方案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董燕;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冯琳函;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和路由的研究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小月;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分配及节能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凯;密集Wi-Fi网络集中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勇;基于OFDM的PLC系统中信道估计与信道分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飞龙;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中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云乐;无线Mesh网络中信道分配与路由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悦;无线自组网信道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涛;Wi-Fi系统中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周斌;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施倩;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栗永生;面向混合业务的信道分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1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691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