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泵浦铯蒸汽激光器的理论建模与工作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6:21

  本文关键词:LD泵浦铯蒸汽激光器的理论建模与工作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半导体泵浦气体激光器 碱金属蒸汽激光器 半导体泵浦铯蒸汽激光器 理论模型 激光工作特性 增益开关


【摘要】:近年来,碱金属蒸汽激光器因涵盖了蓝光和近、中红外等多波段的激光谱线输出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具备高功率输出潜力的半导体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Diode-pumped alkila vapor laser,DPAL)尤其得到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DPAL在碱金属原子的D2线上进行泵浦抽运(n2S1/2→n2P3/2),在D1线上实现激光发射(n2P1/2→n2S1/2),输出波长位于近红外波段(Cs,894.6 nm;Rb,795.0 nm;K,770.0 nm),该机制下的DPAL具有极高的量子效率(Cs,95.2%;Rb,98.1%;K,99.5%)。DPAL具有热效应小、光束质量好和结构紧凑体积小等特点,属于半导体泵浦的气体激光器。基于这些优点,DPAL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功率激光器,而国外也已于近期实现了千瓦级的连续铯激光输出,有望在激光加工、航空航天、医学医疗、国防军事等领域获得应用。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铯DPAL开展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DPAL的理论建模中,采用速率方程理论,在考虑碱金属原子D2线的碰撞展宽效应和实际LD输出的高斯谱线线型的情况下,引入有效泵浦光强建立了端面连续泵浦DPAL的理论模型,利用不动点迭代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快速求解,后期实验证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脉冲泵浦DPAL的理论模型。2、在连续DPAL的理论分析中,首先以铯DPAL为例分析了激光器在小信号增益建立、增益饱和、稳定振荡这三个状态下的各能级粒子数密度随光强的演化特性、以及增益和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激光建立过程中,有效泵浦光强和增益系数逐渐由小信号值减小,而吸收系数则由小信号值逐渐增大,最后三者同时达到稳定。同时,深入分析了铯DPAL的阈值问题,包括运行温度、增益长度、受激辐射截面和精细结构弛豫速率的临界值情况,以及阈值泵浦光强,结果表明DPAL的最低运行温度、最短增益长度、最小受激辐射截面和最慢精细结构弛豫速率彼此相互制约。此外,模拟了铯DPAL的连续输出工作特性,并同时优化了运行温度、缓冲气体(氦气和乙烷)压强、输出镜反射率等关键参量。最后,对无烃铷DPAL和无烃钾DPAL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烃钾DPAL的荧光辐射更少、增益更高、阈值泵浦功率更低。3、在脉冲DPAL的理论分析中:以铯DPAL为例模拟了其各能级粒子数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分析了铯DPAL的弛豫振荡现象,结果表明铯DPAL能形成脉宽极窄(ps级)、峰值功率较高的主尖峰,利用该特性可以对铯DPAL进行增益调制来获得峰值功率较高、时间分辨率较好的激光脉冲,即增益开关型脉冲铯DPAL;计算了增益开关型脉冲铯DPAL的峰值功率、脉宽等参量,结果表明优化输出镜反射率和运行温度、同时尽量缩短腔长,可以进一步压缩脉宽并提高峰值功率。4、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开展了对连续泵浦和脉冲准连续泵浦铯DPAL的实验研究。在连续泵浦模式下,对铯DPAL的输出镜反射率和准直透镜焦距进行了优化,分析了运行温度等参量对激光器输出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波长894.57 nm、线宽0.032nm的基横模铯激光输出,最大连续输出功率为1.74 W、最大斜效率为29.15%、最大光光效率为24%;在脉冲准连续泵浦模式下,对铯DPAL的峰值功率和斜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效应,并测量了激光波形和脉宽,最终获得了最大峰值功率为3 W、最大斜效率为24.2%、最大光光效率为20.53%的铯激光输出。
【关键词】:半导体泵浦气体激光器 碱金属蒸汽激光器 半导体泵浦铯蒸汽激光器 理论模型 激光工作特性 增益开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6
  • 1.2 DPAL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6-24
  • 1.3 本文的内容及结构安排24-27
  • 1.3.1 研究内容24-25
  • 1.3.2 论文结构安排25-27
  • 第2章 铯基本性质、碱金属蒸汽激光器运行条件及关键技术27-47
  • 2.1 铯的基本性质27-31
  • 2.1.1 物理性质27-29
  • 2.1.2 能级结构及光谱性质29-31
  • 2.2 铯原子的泵浦发光机制和DPAL的运行条件31-35
  • 2.2.1 铯原子的泵浦发光机制31-34
  • 2.2.2 DPAL运行条件34-35
  • 2.3 DPAL关键技术35-45
  • 2.3.1 原子吸收谱与泵浦源发射谱的光谱匹配35-39
  • 2.3.2 碱金属原子在精细结构能级间的快速弛豫39-41
  • 2.3.3 泵浦耦合技术41-43
  • 2.3.4 蒸汽池的热管理43-45
  • 2.4 本章小结45-47
  • 第3章 连续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理论建模47-65
  • 3.1 端面泵浦DPAL速率方程和有效泵浦光强47-52
  • 3.1.1 速率方程47-50
  • 3.1.2 有效泵浦光强50-52
  • 3.2 各能级粒子数密度52-58
  • 3.2.1 小信号增益建立时的各能级粒子数密度52-55
  • 3.2.2 增益饱和过程中的各能级粒子数密度55-56
  • 3.2.3 稳定振荡时的各能级粒子数密度56-58
  • 3.3 有效激光光强和输出激光光强58-62
  • 3.3.1 有效激光光强58-60
  • 3.3.2 输出激光光强60-62
  • 3.4 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62-63
  • 3.5 本章小结63-65
  • 第4章 连续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工作特性理论研究与分析65-95
  • 4.1 端面连续泵浦铯DPAL增益和吸收特性65-72
  • 4.1.1 小信号增益和吸收系数66-69
  • 4.1.2 增益和吸收系数的饱和过程69-71
  • 4.1.3 稳定振荡时的增益和吸收系数71-72
  • 4.2 铯DPAL的阈值问题72-83
  • 4.2.1 铯DPAL的阈值条件72-73
  • 4.2.2 运行参量的临界值73-79
  • 4.2.3 阈值泵浦光强79-83
  • 4.3 铯DPAL的连续输出特性和运行参量优化83-88
  • 4.3.1 铯DPAL的连续输出特性83-87
  • 4.3.2 铯DPAL的运行参量优化87-88
  • 4.4 无烃DPAL工作特性分析88-92
  • 4.5 本章小结92-95
  • 第5章LD连续泵浦铯蒸汽激光器实验研究95-117
  • 5.1 端面泵浦铯DPAL实验系统设计95-102
  • 5.1.1 系统结构和原理95-96
  • 5.1.2 泵浦源、泵浦光耦合装置和谐振腔96-98
  • 5.1.3 增益装置98-102
  • 5.2 连续泵浦铯DPAL实验结果分析102-112
  • 5.2.1 铯DPAL的调试出光102-105
  • 5.2.2 输出功率、光光效率和斜效率105-106
  • 5.2.3 最佳输出镜反射率106-107
  • 5.2.4 准直透镜焦距的影响107-109
  • 5.2.5 最低运行温度及温度对效率的影响109-112
  • 5.3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112-115
  • 5.4 本章小结115-117
  • 第6章 脉冲泵浦铯蒸汽激光器理论与实验研究117-135
  • 6.1 脉冲泵浦铯DPAL理论模型117-122
  • 6.1.1 脉冲泵浦铯DPAL速率方程117-119
  • 6.1.2 铯DPAL的弛豫振荡119-122
  • 6.2 增益开关型脉冲铯DPAL工作特性122-126
  • 6.2.1 泵浦作用时间123-124
  • 6.2.2 输出特性模拟及分析124-126
  • 6.3 脉冲准连续泵浦铯DPAL的实验结果及分析126-133
  • 6.3.1 脉冲泵浦对热效应的改善126-129
  • 6.3.2 脉冲泵浦的斜效率和阈值泵浦功率129-130
  • 6.3.3 铯激光波形及理论对比130-133
  • 6.4 本章小结133-135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135-139
  • 7.1 论文总结135-137
  • 7.2 创新点137
  • 7.3 研究展望137-139
  • 参考文献139-153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53-155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55-157
  • 致谢1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学东;同步泵浦可调谐染料激光理论研究的进展[J];物理学进展;1994年02期

2 唐映德,李兵斌,过振,王石语,文建国,蔡德芳,车进喜;泵浦光的离轴对激光器性能影响[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张申金;周寿桓;唐晓军;吕华昌;;二极管侧面泵浦圆片激光器增益介质内泵浦光分布[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4期

4 慕伟;赵楚军;;一体式高功率光纤泵浦耦合器及其制作技术[J];光电子.激光;2009年11期

5 王红英;;基于多纵模泵浦光的光参量放大过程的理论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郑志强,邱怡申,许立新,吕团孙;(BaSr)TiO_3晶体桥式互泵浦相位共轭器的实验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张伟毅;宁继平;陈博;白晓磊;韩群;周雷;;脉冲泵浦的掺镱光纤放大器中放大自发辐射动态变化模拟[J];光子学报;2011年05期

8 郭渭荣;李强;冯驰;晏乐伦;王金国;;二极管侧面泵浦薄片激光器泵浦性能数值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4期

9 商继敏;任宇芬;;侧面紧耦合泵浦微型激光器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5期

10 吴路生,,吴文玲;纵向泵浦的激光介质最佳长度[J];量子电子学;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宁;郑磊;李巨浩;丁伟;张利剑;陈章渊;;引入二阶泵浦后不同泵浦方式拉曼放大器性能比较[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2 朱志武;冯莹;魏立安;官庆;姜广文;;多点泵浦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理论以及数值分析[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郎利影;邢岐荣;李术新;徐世祥;王锴;柴路;王清月;;双光子吸收及泵浦光斑对太赫兹辐射的影响[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任洁;刘辉;王叶兵;卢本全;谢玉林;常宏;;碱土金属中重泵浦光对单态能级冷却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5 周俊鹤;陈建平;;一种计算拉曼放大器后向泵浦的新算法[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远宪;冯黎;刘春;普小云;;消逝波泵浦的回音壁模式激光增益计算[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赵保真;梁晓燕;冷雨欣;王乘;姜永亮;李儒新;徐至展;;利用不同的泵浦波长优化啁啾脉冲参量放大[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褚政;刘劲松;;强太赫兹场下光生载流子量子产生效率与泵浦光强度关系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蒋建锋;涂波;周唐建;崔玲玲;姚震宇;唐淳;;高平均功率薄片激光多通泵浦耦合系统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0 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梁柱;;高重频三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实习生 姜靖;提速:从30分钟到3秒钟[N];科技日报;2007年

2 周寿桓;明确应用 解决固体激光技术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林;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中泵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赵鸿;二极管侧面泵浦倍频固体激光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3 李忠洋;基于非线性光学方法产生高功率THz波辐射源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盛泉;共振泵浦在掺Nd~(3+)全固态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3年

5 高松;角泵浦Nd:YAG复合板条基模激光器及其光束对称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李桂秋;LD泵浦全固态调Q激光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高飞;LD泵浦铯蒸汽激光器的理论建模与工作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肖虎;掺镱光纤激光级联泵浦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徐浏;LD泵浦Innoslab激光振荡器和放大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斌;全固态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及热助推泵浦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珂;泵浦光为平顶光束时对DPL泵浦效果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孟超;宽带光纤拉曼放大器泵浦配置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张继来;多泵浦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研究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庞恺;二极管侧面泵浦薄片激光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殷坤;880nm直接泵浦Nd:YVO_4/KTP 532nm绿光激光器[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学文;泵浦光对DPL输出特性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娜;基态高斯塔克能级热助推泵浦Nd:YVO_4激光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子雄;光纤中参量放大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韦光;提高被动调QDPL频率稳定性的泵浦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蒲祥东;调Q DPL脉冲稳定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6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946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