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与雷达截面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01 14:30

  本文关键词: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与雷达截面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天线 宽带 可穿戴 织物 雷达截面控制


【摘要】:目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各类通信设备日趋小型化、宽带化。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天线的小型化和宽带化也已成为当前天线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其中,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和雷达截面(RCS)减缩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以人体为中心的通信系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体为中心的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可穿戴式天线,可穿戴天线是指将天线集成到衣物上,作为衣物的一部分,具有携带方便等优点。在电子对抗当中,隐身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天线的隐身性能是制约系统整体隐身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具有良好散射特性的天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围绕织物天线、可穿戴超宽带纽扣式天线、可穿戴宽带PIFA天线,以及超宽带天线RCS减缩展开研究工作。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为:1.对应用于可穿戴系统中的可穿戴织物天线在设计制作时,需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研究了可用于制作织物天线的材料的特性,测量了织物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以采用织物材料作为介质的微带贴片天线为例,研究了织物材料发生变化时,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包括织物材料发生在空气中受潮、遇水等问题时,织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发生改变,造成天线辐射性能的变化。因为天线工作在人体附近时,可能会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从而研究了微带贴片天线在发生不同程度形变时,天线辐射性能的变化。建立了简单的人体模型,分析了对称振子天线和微带贴片天线在不同频率,放置于人体模型上时,天线的辐射性能受到人体的影响,分析后发现带有地板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比对称振子天线受到人体的影响小,设计相关可穿戴天线时,应尽量采用带有地板结构的天线形式。2.研究了用于可穿戴系统中的超宽带纽扣式天线。天线采用羊毛毡这种织物材料作为天线的介质,实际加工了设计天线,然后测量其性能,结果表明天线的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建立了简单的人体大脑与胸部模型,将天线放置在仿真模型上,研究了不同频率时,天线的辐射性能受到人体的影响。通过仿真不同频率时,人体受到设计天线电磁波照射时的SAR值来研究设计天线对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天线对人体的SAR值符合相关标准,天线的地板有效的减小了天线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了两个天线分别在空气中和在人体不同位置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平面传输时,人体的存在阻隔了天线之间的传输。研究了天线地板变形时,对天线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纽扣式天线。3.研究了一种可用于智能手表的可穿戴宽带PIFA天线。首先给出了宽带PIFA天线的性能。建立了简单的人体手腕模型,给出了天线放置在人体手腕模型附近时,天线辐射性能受到的影响,以及人体受到天线电磁波照射时的SAR值,结果表明天线辐射性能受到人体的影响很小,人体受到天线电磁波照射时的SAR值符合规定。接下来,由于部分智能手表可能会使用金属边框,因此分析了加载金属边框后,天线辐射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天线仍可工作在设计频段内,并且天线增益增大。给出了加载边框后天线辐射性能受到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受到天线电磁波照射时的SAR值,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加载金属边框时,人体受到天线电磁波照射时的SAR值更小,加载金属边框后,有助于减小天线对人体的影响。4.研究了一种低RCS Vivaldi天线。通过分析辐射和散射时电流在设计天线表面上不同的分布,据此使用修正天线外形的方法来减缩天线的雷达截面,给出了对比天线,以此来表明各修正部分对减缩天线RCS的作用并进行了分析,对设计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了测量,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设计天线的辐射性能与参考天线相似,并在频带内与参考天线相比天线RCS较低。
【关键词】:天线 宽带 可穿戴 织物 雷达截面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符号对照表13-14
  • 缩略语对照表14-17
  • 第一章 绪论17-29
  • 1.1 研究背景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5
  • 1.2.1 几种常见的宽带天线研究现状18-22
  • 1.2.2 可穿戴天线研究现状22-24
  • 1.2.3 超宽带天线雷达截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24-25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25-29
  • 1.3.1 论文的写作安排25-26
  • 1.3.2 作者的主要工作26-29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29-37
  • 2.1 引言29
  • 2.2 超宽带天线的工作原理29-30
  • 2.3 人体模型建立30-33
  • 2.3.1 人体物理模型31-33
  • 2.3.2 人体数值模型33
  • 2.4 天线散射理论33-36
  • 2.5 小结36-37
  • 第三章 可穿戴织物天线特性研究37-57
  • 3.1 引言37-38
  • 3.2 可穿戴织物天线的设计要求38-39
  • 3.3 可穿戴织物天线材料特性39-47
  • 3.3.1 织物材料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40-44
  • 3.3.2 织物材料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时对天线的影响44-45
  • 3.3.3 织物材料弯曲变形时对天线的影响45-47
  • 3.4 人体对天线的影响47-54
  • 3.4.1 人体模型的建立47-49
  • 3.4.2 人体对部分天线的影响49-54
  • 3.5 小结54-57
  • 第四章 新型可穿戴纽扣式天线设计57-83
  • 4.1 引言57
  • 4.2 SAR的定义57-58
  • 4.3 采用织物材料作为天线介质的可穿戴纽扣式超宽带天线58-79
  • 4.3.1 天线的结构58-59
  • 4.3.2 天线主要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59-62
  • 4.3.3 天线的辐射性能62-64
  • 4.3.4 人体对于天线的影响64-68
  • 4.3.5 纽扣式超宽带天线对人体的影响68-69
  • 4.3.6 天线地板发生形变对天线的影响69-78
  • 4.3.7 雨雪天气对天线的影响78-79
  • 4.4 中空带孔的可穿戴纽扣式天线79-80
  • 4.5 小结80-83
  • 第五章 可穿戴宽带PIFA天线设计83-101
  • 5.1 引言83-84
  • 5.2 PIFA天线简介84-85
  • 5.3 用于智能手表的可穿戴宽带PIFA天线85-99
  • 5.3.1 可穿戴PIFA天线的结构85-86
  • 5.3.2 结构参数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86-89
  • 5.3.3 天线的辐射性能89-91
  • 5.3.4 人体对天线的影响91-93
  • 5.3.5 天线对人体的影响93-94
  • 5.3.6 边框对宽频PIFA天线的影响94-99
  • 5.4 小结99-101
  • 第六章 Vivaldi天线的雷达截面控制技术101-117
  • 6.1 引言101
  • 6.2 Vivaldi天线原理101-102
  • 6.3 Vivaldi天线的雷达截面控制102-115
  • 6.3.1 天线结构与天线设计分析103-109
  • 6.3.2 天线辐射特性109-112
  • 6.3.3 天线的散射特性112-115
  • 6.4 小结115-117
  • 第七章 结束语117-121
  • 参考文献121-131
  • 致谢131-133
  • 作者简介133-1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艾青;;天线基础知识(三)[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年01期

2 邓超;李萍;;H形印制天线的仿真设计[J];江苏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3 王安国;张佳杰;王鹏;侯永宏;;可重构天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张延涛;;一种基于蝴蝶结型的天线单元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质量;2013年02期

5 马汉清,郑会利;一种新型的宽带全向高增益天线[J];电子科技;2003年22期

6 齐子森;郭英;王布宏;侯文林;;共形阵列天线单元极化形式的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11年04期

7 Bill Schweber;;天线:无线信号链接的关键[J];电子设计技术;1996年11期

8 刘宏冰;调频天线的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03年03期

9 于大群;朱瑞平;夏琛海;;薄膜天线单元的初步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10期

10 祝平;袁斌;刘楠楠;彭天昊;;一种高增益的可重构广角天线研制[J];电子技术;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明延;冯正和;张雪霞;;新型宽带双枝倒F平面集成天线[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逯贵祯;关亚林;;互补结构天线的辐射特性与散射特性研究[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保平;付纳新;;某型雷达天线单元组件的检验方法[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勤毅;焦永昌;赵钢;王小明;;一种新型的微带反射阵天线单元及其应用[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郭胜刚;阮成礼;;方向回溯天线发展综述[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祖武;曹卫平;;用于探地雷达系统的宽带领结天线的研究与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龙小专;谭佳玲;贾韶旭;;宽带Vivaldi天线的仿真与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徐晓宁;李秀萍;;一种新型圆筒形双频带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陈永锋;黄兴忠;;超方向性天线最优化综合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穆欣;龚书喜;;双PIFA天线中应用蘑菇型EBG去耦合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3G勘察设计院 宋威;天线美化新技术出炉[N];通信产业报;2008年

2 江苏捷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捷士通科技:TD天线创新,助力产业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东;新型UHF近场天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琳;移动终端MIMO天线关键参数及测试验证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王夫蔚;阵列综合与天线雷达截面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辉;UWB-MIMO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程春霞;特定用途通信与导航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鸿;多枝节与折叠辐射体宽带多频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桐;认知无线电中超宽带与频率可重构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于松涛;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与雷达截面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宁;人体中心网络可穿戴天线及传播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王煊;小型手持移动终端多天线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博;微带滤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叶国华;机载宽带vivaldi天线及组阵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成丽;小型化多频段MIMO手机天线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锦文;RFID近场天线应用及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庆;UHF 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与相控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才普;60GHz平面MIMO天线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伟业;移动终端中的多频段天线与MIMO天线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沈从松;面向LTE双极化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马国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梁家军;MIMO系统中的多天线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4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954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