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敬业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5:24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敬业精神研究 出处:《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以人为本 敬业精神 天职观 传统文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制约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敬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敬业从个人层面上讲,它关乎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国家层面上讲,它决定了国家命运的兴衰成败。因此,对敬业精神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成为从个人到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直以来,国家大力认可与倡导敬业精神,学术界对敬业精神的研究逐步深入,这些研究不断促进了敬业精神的发展与完善。但可以看到,在研究中把人的需要及情感诉求贯穿始终,时刻突出人主体地位的文献并不多见。以人为本强调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满足人的需要、依靠人的力量、提高人的能力,把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突显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论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把对敬业精神的研究放在人实践活动的维度中,这将有利于丰富敬业精神的内涵,有利于人们把握敬业精神的本质。扭转人们把敬业精神仅当作一种高尚职业道德的思想,明确敬业是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的重要方式,才能使敬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论文在梳理古今中外敬业精神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现代敬业精神的内涵。现代敬业精神的内涵是多维共生的,它是自爱、奉献、忠诚、廉洁、乐群、创新的综合表达。自爱让人拥有他爱的能力,奉献让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忠诚使人心无旁骛,廉洁使人灵魂升华,乐群使人和睦融洽,创新使人不乏味。只有真正把握了敬业精神的内涵,人们才能自觉抵制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诱惑。基于对敬业精神内涵的认真分析与把握,通过透视影响敬业精神形成的主观因素(认知、欲望、情感与意志)与客观因素(经济、政治、文化与教育),本论文尝试以人为本视角下探索培育敬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敬业主体的自我认知基础上,重视其职业规划与职业培训,同时创新敬业精神的社会评价方式,为现代敬业精神的落地生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晶;;网络对文学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3期

2 孙梅;;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型[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李铁栋;;浅议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契合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2年08期

4 陈生洛;;中国大学生看韩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程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蔡英谦;蔡殊;;当代青年该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0年19期

7 骆素青;赵秀忠;孟繁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中的作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亚均;;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J];学理论;2012年35期

9 刘丹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及其现代转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10 姚怀喜;;传统文化在公民意识塑造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贾志海;程建波;张微;;羊与文化[A];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马海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段金娟;左铁峰;;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本土化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佐;;继往 开来[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基于协调现代人居关系的浮雕壁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文颖;水墨元素在CG插画艺术表现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隋长江;写实与套路[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宋雅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敬业精神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5 佐藤隆;中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曾毅;新世纪以来春晚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张明星;快餐行业工装的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8 梁冬平;夹缝中的夜市[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项军;由《魂兮归来》看袁运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安徽大学;2013年

10 骆王琴;女装花饰造型的设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3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53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