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及践行路径探析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及践行路径探析 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问题的焦点。先行澄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提法有何创新,是研究如何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的逻辑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法的创新主要有四:提法意在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可以共同认同和践行的价值准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为适应社会结构分层化、价值主体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现实,对以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现实针对性;批判性地"兼收并蓄"了各种思想资源,与历史、时代和现实息息相通,具有价值张力和辩证性;对传统单一价值观进行的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可操作性和未来启发性。当代中国,应该以整合调整各种社会利益来筑基、以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来固本、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来涵育等三大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落地生根。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s is the focus of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the logical premise to study 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s. There are four main innovations in the formul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formulation is intended to set up a common identif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value of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ality of stratific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of value subject and diversity of thought, creative reconstruction and detailed stratification of the former core values have realistic pertinence. Critically "eclectic" a variety of ideological resources, closely linked with history, time and reality, with value tension and dialectics; Creative reconstruction and fine stra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single values are operable and enlightening in the future.Contemporary China should build the foundation by integrating and adjusting all kinds of social interests. In order to lead the diversified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foster the three ways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social life, take roo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总体性研究”(17AKS019)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如何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15JDSZK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时代乃至新时期以来,“非意识形态谈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化”和“意识形态终结论”背后掩盖着核心价值观之吗”这个问题进行批判回应。事实上,即使在当今西争,“底线交锋”日益常态化和白热化,因此核心价值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重建[J];理论界;2000年03期
2 许锡生;和谐社会基础价值观初探[J];群众;2005年08期
3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4 陈东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文化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02期
5 杨亮;;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J];价值工程;2010年07期
6 宋希永;;网络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J];理论界;2010年11期
7 刘洁;李运兰;陈佩华;袁国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传输[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徐艳玲;;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9 张书林;;在科学把握五大关系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领导之友;2012年08期
10 李艺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增强“四种力度”[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4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5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海;;认清“普世价值论”的实质和危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本刊评论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A];中国水文化(2013年第6期)[C];2013年
9 孙伟平;;价值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敖带芽;;作为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建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4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施国栋;微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瑜;《论语》主体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门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晓耕;甘肃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5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