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发布时间:2018-01-28 20:44

  本文关键词: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爱国主义自身特点的价值彰显,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诉求。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理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质上的一致性,消除各种爱国主义认识误区,增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精神认同,形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
[Abstract]:Patriotism has always been a banner that inspires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to unite and struggle and is the common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Chinese nation. Patriotism plays a core role in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It is also the value of patriotism itself, but also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current era condition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patriotism in the spirit of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patriotism and socialism, to carry forwar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to eliminate all kinds of misunderstandings of patriotism,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ist country. Strengthen the spiritual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form a common sense of value and code of conduct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三重维度下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关联与互动”(13kdc0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47
【正文快照】: 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情感诉求、道德规范、法律义务和政治原则。在对内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对外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爱国主义处于其它民族精神所不能及的特殊地位,具有其它民族精神所不具备的独特属性,发挥着其它民族精神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爱国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守金,夏家春;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2003年07期

2 徐久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党史文汇;2003年04期

3 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4期

4 曾宪波;对怎样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张志卿;浅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宋球勋;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文明与宣传;2003年05期

8 严智;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升华[J];文明与宣传;2003年08期

9 王伟;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刘云山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池平青;;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唐永进;;弘扬民族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林桂棒;;继往开来,综合创新——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袁学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刘志飞;;民族精神的活力初探[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夏伟东;;略论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斌庆;;大力弘扬楚先人的民族精神[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9 孙占元;;深刻感悟民族精神的历史蕴涵和时代价值[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钱成润;;春秋大义与弘扬民族精神[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明;两个“纳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2 沈萱文;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战胜非典的精神支撑[N];福建日报;2003年

3 叶家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4 全国政协委员 谷安林;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修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光明日报;2003年

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杨鲜兰;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8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9 王立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刘玉林 许霁红;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5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化;中国与日本民族精神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晓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赵静;中俄民族精神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于美玲;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德强;论民族精神与中国和平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万波;试论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重新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凯;试论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问题[D];山西大学;2005年

9 田海花;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兰丽;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1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71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