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公民教育的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18-02-01 15:32

  本文关键词: 公民教育 多民族国家 公民身份 政治民主化 国家认同 出处:《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民是政治主体,公民的政治性表现为公共理性,现代政治公民需要通过公民教育进行建构。多民族国家公民教育关涉民族、民主、认同等政治维度,承载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建设与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使命。一方面,多民族国家通过公民教育对个体进行公民身份建构,培育公民的民主知识与能力,推动国家政治民主化;另一方面,公民教育通过深化个体与国家间关系,优化共同体认同序列,整合民族,促进国家认同建构。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国家建构功能凸显,多民族国家应在公民教育的价值基点、模式、路径选择等维度回应全球化,实现公民教育价值包容性、模式民族性、路径社会性,建构一种能够协调民族、民主、认同均衡发展,符合本国国情的公民教育体系。
[Abstract]:Citizens are the main political subjects, the political performance of citizens is public rationality, modern political citizens need to be constructed through civic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countries involves national, democratic, identity and other political dimensions. On the one hand, the multi-ethnic countries construct individual citizenship through civic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citizens' democrat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national politics; On the other hand, civic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by deep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tate, optimizing the sequence of community identity, integrating nationalitie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civic education in multi-national countries is prominent. The multi-ethnic countries should respond to globalization in the dimensions of civic education such as value base, mode, path choice and so on, so as to realize the value inclusiveness of civic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ity of the model. Path sociality, construct a kind of citizen education system that can coordinate the nationality, democracy, identify with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accord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Zhao Jianbo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仍是当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而多民族国家则是民族国家存在的基本形态。作为对单一民族国家的一种超越,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与存续是人类趋向大同社会的必然和更高发展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相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民教育:现代社会的新德育[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2 叶长茂,谢舒潇;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胡艳蓓;滞后与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Z3期

4 李慎之;公民教育之必要[J];教师之友;2003年06期

5 曾盛聪;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赵越;内地与香港公民教育的比较及借鉴[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陈滢;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基本内涵[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王啸;;公民教育:时代与主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杨冬;公民教育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丛一;;公民教育,我们的课从哪里补起[J];中国质量;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2005年中国内地公民教育现状概述[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蓝维;;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峰;;浅析中国内地推行公民教育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杨启华;转型期公民教育问题引发专家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周敦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报;2008年

3 吴俊;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N];人民日报;2010年

4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教授 吕京;加强公民教育 培育现代公民[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力;公民教育:怎样才能更有效[N];河南日报;2012年

6 杨志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民教育助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宋晓梦;传统德育向公民教育延伸[N];光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罗纯;将现代公民教育推向深入[N];中山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焦向阳 通讯员 沈文明;广东人有了公民教育读本[N];广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连义;公民教育的政治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晓艳;我国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娜娜;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玉敏;中国公民教育内容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9 张彩云;试论公民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宛玢;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的建构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2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82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