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从思想和行动上应对“颜色革命”

发布时间:2018-03-22 08:14

  本文选题:颜色革命 切入点:西方价值观 出处:《红旗文稿》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推动"颜色革命"带来诸多恶果,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要认清"颜色革命"的实质,特别要认清西方价值观的两面性和西方民主的先天不足。同"颜色革命"作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多领域的,将伴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克服"颜色革命"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Abstract]:The Western drive for the "color revolution" has brought many evil consequences, and we should not take it lightly. We must recognize the essence of the "color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dual character of Western values and the inherent deficiencies of Western democracy, and fight against the "color revolution." It is a long-term, complex, multi-field, and will accompany u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overcome the "color revolution" is to do our own thing well, so that we can always remain invincible.
【作者单位】: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岩;;“颜色革命”的警示[J];党史文汇;2005年12期

2 于时语;;“颜色革命”露出真颜色[J];南风窗;2005年23期

3 潘志平;石岚;;民主与“革命”——“颜色革命”后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张霞;;从“颜色革命”、“街头政治”论美国“民主化”战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蕾;田月;杨棉;;浅析“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6 郭子贤;;颜色革命与街头政治的预防对策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02期

7 张西明;;发动“颜色革命” 美国手法翻新[J];东北之窗;2006年21期

8 关健斌;;颜色革命:一场“被民主”的政治游戏[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4期

9 李东;;哪些国家发生过“颜色革命”[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5期

10 赵华胜;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成因分析[J];国际观察;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侯德芳;俞国斌;刘君涵;;从“颜色革命”、“清算历史”看大国博弈[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树华;;颜色革命、民主化误区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究[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常庆;;“颜色革命”中的民族因素[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丹;;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和美国的文化侵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思科 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鼓噪“颜色革命” “致乱”不“治乱”[N];解放日报;2014年

2 华益文 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对“颜色革命”为何乐此不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3 常青;中亚“颜色革命”与中国“红色旅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张西明;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十大手法[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助理研究员 苏畅;后“颜色革命”时代的中亚[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记者 肖玮邋林世钰;全国政法系统专题研讨班集体观看《颜色革命警示录》[N];检察日报;2008年

7 新闻所 张西明;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十大手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李鹏;褪色的“颜色革命”[N];学习时报;2006年

9 李立凡 李光(上海社会科学院)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色革命背后那只无形之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徐灿;保持高度警觉 维护长治久安[N];人民公安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玲;“颜色革命”警示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艳;“颜色革命”警示下的中国政治生态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学谦;试析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及中国战略应对[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利安;“颜色革命”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1年

5 黄丹;“颜色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慧红;试析“颜色革命”与中国应对美国“全球民主”战略之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陈达;“颜色革命”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科研;独联体“颜色革命”的原因、实质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9 周世伟;“颜色革命”的国际效应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芳;从地缘政治来看美俄“颜色革命”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7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647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