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现代性扩张对公共精神的背离与复归

发布时间:2018-09-04 11:05
【摘要】:现代性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特征,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三个基本元素。现代性扩张就是个人主义的蔓延与同化功能的发展。现代性扩张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与公共精神的背离。公共精神培育与复归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时代要求。
[Abstract]:Modernity is the state and characteristic of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which involves various field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Market economy,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individualism are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modernity. The expansion of modernity is the spread of individua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similation function. To some extent, the expansion of modernity deviates from the public spirit. The culti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ublic spir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社区共同体建设中公共精神缺失与培育研究》(项目编号:BEA150069)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建东;;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一种培育公共精神的新视角[J];北京观察;2002年12期

2 彭继红;论20世纪中国公共精神的复兴和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大力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18期

4 刘栩静;;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现状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5 沈井伟;;细思公共精神的培育[J];群文天地;2012年20期

6 张爱民;;关于培育我国当前社会公共精神的思考[J];学理论;2013年29期

7 陈娟娟,祝建兵;公共精神的价值与培育[J];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11期

8 刘学平,梁贵红;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培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23期

10 李静;;浅谈公民的公共精神[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忠宇;;培育公共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国人缺乏公共精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潘强恩;论公共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3 龙兴海;大力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N];光明日报;2007年

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 赵爱玲;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的两个突破口[N];北京日报;2008年

5 郭长军;大力弘扬公共精神[N];吉林日报;2012年

6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王宏维;和谐社会催生现代公共精神[N];南方日报;2009年

7 傅达林;在危机中构建国民公共精神[N];法制日报;2009年

8 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韩玉芳;公德意识·公共伦理·公共精神[N];北京日报;2012年

9 孙迪鹏;市民公德和公共精神[N];联合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艳龙;实现“幸福蓝图”须有公共精神参与[N];人民代表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小民;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吕道云;论新时期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韦昌海;论我国现代公共精神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曼;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于虹;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共精神[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梁晓玉;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1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221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