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德性重建的要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1:44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德性的本质功能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仅仅依靠规则和制度是不够的,必须要以良好的德性为支撑。中国传统德性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可贵的道德资源,但是,中国传统德性有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德性是有差异的。随着市场、货币、消费、科技等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传统的德性结构对于新问题、新关系与新价值已难以或无法予以合理解释与妥善处理,因此,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德性迫在眉睫。文章结合实际,对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提出了一些思考。论文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及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部分从德性、德性重建的涵义、德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重建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德性重建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 第三部分对传统德性的局限性及现代社会德性缺失的主要表现、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四部分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德性体系的建构和实施中提出了德性重建的原则、内容及实施方法: (1)德性重建的原则主要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放原则、继承原则和时代原则。 (2)德性重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社会德性、文化德性、经济德性、生态德性。 (3)德性实施的方法主要有:打破平衡法、侵染法、实践塑造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4
本文编号:2605921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4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修建军;儒家“和心”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俊;大学生德性问题及培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5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0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