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6-01 20:4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的一个重大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样也是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界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发表了大量论著。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两者之间相互关系没有作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面对和回答的。 本文研究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本主题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进行基本的研究和认识。本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简单的阐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理论渊源进行了历史的梳理,并从制度属性和主体属性上进一步探讨了两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二是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本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必要性、目标要求和路径选择也作了探讨。 第二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的基础上,又提出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灵魂。本章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加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三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本章围绕着共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之上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各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表现。本章指出,要增强对共同理想的认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教育,增强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教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社会主义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教育,正确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四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在民族精神建设中,本章对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它们存在着理论上的契合,这种理论上的相通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并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教育,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教育,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时代精神建设中,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教育,科学把握改革创新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教育,坚持实践是检验改革创新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教育,坚信人民群众是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五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本章围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是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本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把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教育,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马克思主义道德善恶标准理论教育,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 第六章主要论述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围绕着“为什么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本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连续性,必须弄清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分析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原因,综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校内媒体等各种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2 焦国成;;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3 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J];党建;2007年01期

4 徐贵相;;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永葆先进、共创和谐”系列党课(二)[J];党建;2007年02期

5 敖带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党建研究;2007年06期

6 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3期

7 邱涛;;评“儒化中国”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6期

8 田心铭;;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11期

9 刘建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10 葛晨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国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潜涛;[N];人民日报;2003年

3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3年

4 ;[N];人民日报;2003年

5 ;[N];人民日报;2003年

6 陈奎元;[N];人民日报;2004年

7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9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69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9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