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22:51
【摘要】: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信任是其健康、良性运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无论是何种社会形态,信任都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重要纽带。社会信任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信任感充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今中国社会社会分工发达,人际交往频繁且深入,人与人之间则需要更多的社会信任;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个体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社会信任面临着时代的考验。社会信任不仅仅以感性的情感为基础,还加入了理性的思考和法律的约束,对传统的基于情感的社会信任提出挑战。当今中国社会的这些特点,使其更加需要社会信任,但是却不易获得且易失去。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信任危机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尤其严重的是思想道德建设滞后。于是,在社会的转型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社会信任弱化的现象,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要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要把社会信任道德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放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去研究。根据变化中的实际和现实存在的状况,继承优良的社会信任道德文化传统,寻找重建社会信任的有效途径,增强全社会的信任程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秩序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社会信任道德建设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正是基于当今中国的实际,以伦理学的视角,对社会信任的价值、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深层根源进行了论述和剖析,并对社会信任危机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社会信任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的视角。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论述了社会信任的内涵及其思想资源。以伦理学的视角对信任、社会信任进行了解读,通过与其相关概念“诚信”、“信用”的辨析,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信任的特性。并分析了社会信任危机的实质,即是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将本文的论证锁定于伦理学这一视角内。其次从人际关系、经济交往、行政公信力、社会发展等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信任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最后,梳理了中国古代、西方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信任思想,旨在通过分析社会信任思想资源,为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及其对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分析了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产生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阐释了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产生和演变;详尽分析了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表现,即政府与民众间的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市场利益主体间的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社会成员间的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并概括出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秩序等领域引发的各种问题。 第三部分解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各种根源。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根源,致使理性化的社会结构与超越性的道德价值相分离。所以,系统分析了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形成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以及更为深刻的思想根源。以期为提出解决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对策,提供更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对策。根据对社会信任道德危机及其产生根源的剖析,从市场经济、政府信任制度、社会道德环境等多角度,提出解决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信任道德危机提供参考。 良好的社会信任是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产生、演化以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进行探索性研究,为完善社会信任道德系统是有所裨益的。同时,社会信任道德危机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的作用,才能建立起充满社会信任感的社会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8
本文编号:2692188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廖小平;;论诚信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69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9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