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1:4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作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彰显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追溯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经典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萌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养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西方现当代生态理论中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演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当今最前沿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相对成熟阶段、深入发展阶段等历史演进过程,每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性,也都取得诸多成就,并突出表现在理念(或意识)、实践、制度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随着发展阶段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以上四个维度也都体现出逐步深化的发展特征和逻辑演进,鲜明体现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向科学化、时代化、绿色化、生态化转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方式日益多元且绿色生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逐渐丰富与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广泛。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诸多经验有效支撑了其顺利推进,许多教训也得以反思而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研究,总结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经验,集中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有底线、有保障、有方向的系统工程;实践升华——依靠制度和法治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吸取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诸多教训,“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是时代反思。放眼当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集中表现在建设思维和逻辑、重点建设领域实践推进、制度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深刻剖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现实因素阻碍生态文明建设、陈旧思想干扰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偏低、生态环境监管不足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既无法回避,也不能懈怠,更不可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因此,中国需要在新时代下更加坚定地系统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良好的绿色环境与氛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层面,通过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引导、培育科学消费理念、推广生态环境教育,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水平和层次高度;二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方面,以推进能源革命、绿色生产和绿色治理三个维度为重点,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现形式和实践方式;三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通过深入改革、合理安排、规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及每一过程阶段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四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通过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识、健全和完善生态合作建设机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合作。本文的研究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推进。第二,以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者、贡献者尤其是引领者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4;X321
本文编号:2739613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4;X321
本文编号:2739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3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