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0-07-22 10:11
【摘要】: 目前在道德教育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在试图考察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作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对道德教育之基础或本性的反思乃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最为根本的。之所以作如此判断,一方面是缘于从理论上讲对道德教育基础的认识是其他一切形式的研究和思考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导致当前道德教育出现众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即在于它偏离了道德教育应有的基础,从而使道德教育实践坠入到种种形式的迷雾之中。所以,通过对道德教育之真实基础的揭示和论证,深入批判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找回道德教育的本来面目或在此基础上指出道德教育应当如何的努力方向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作者认为,道德教育的真实基础应植根于生活之中,即生活在最贴切、最生动和最真实的意义上表达了道德教育的本性和特质。道德教育只能在生活中且通过生活来履行自己的使命,任何对这一基础的偏离都是对道德教育之根本特性的误读并将给道德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而目前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众多问题恰恰在于人们忽视了道德教育的这一特征。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论即意在通过对道德教育之生活基础的探索和确证,使道德教育正本清源并在理论上开拓出道德教育的新视域——建构起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理论,以更好地为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改革服务。 当然,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并不鲜见,近年来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则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综观已有的研究,至少在理论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就教育、尤其是教学和生活间的关系进行的,很少正面阐述道德、道德教育和生活的联系,而生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即便对于道德教育和生活的关系的探讨,也主要还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大多数仍然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谈不上研究视角的根本转换,更谈不上在理论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并转化为相应的实践。因此,若要不流于对历史上生活教育主张的简单重复或者仅止于对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予以批评,就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予以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批判。作者主要从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表现及其后果、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历史轨迹、道德教育脱离生活 的理论根源等三个角度来对脱离生活基础的道德教育予以分析和检讨,指出偏离 生活基础是导致目前道德教育出现众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部分,道德教 育之生活基础的确立。在此,我们首先对生活概念进行初步的廓清,之后分别从 历史、逻辑、现实和价值等四个角度来论证道德教育何以要植根于生活,最后, 对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予以理论上的省视,来进一步考察生活基础论的特点和可 能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基本构想。作者将对以生 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含义或者说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等主张予以进一步的 澄清和说明,并系统地阐述我们所理解的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设想。 总之,尽管本文的探索仅可能是一种粗浅的尝试,但总的来说,作者的最终 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指出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抑或从种种细微之处对生活道德 教育的思想进行一些挖掘和修补,而是试图通过对道德教育之真实基础的深入反 思、论证和确立,建构起一种新的确乎反映道德教育之本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以期对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有所推动和助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64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建华;;回归生活世界的高校道德教育[J];高教探索;2009年05期

2 孙美艳;;生活化德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33期

3 孙茂泉;;教师“价值中立”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曾昭皓;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笑涛;消费社会中大学道德教育的使命[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茂泉;评教师“价值中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世爱;生命教育:新品德课改中的一种价值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丽妲;人本化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改;中学德育课回归生活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小梅;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7 王欣瑜;生活与教育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仕梅;《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改革方向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元明;生命化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5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65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