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幸福能力及其培育

发布时间:2020-07-26 19:39
【摘要】:尽管现代社会一直在强调幸福,但是人们经常处于一种认为他的行动有利于他的幸福和自利这一幻象中,金钱、名誉和权力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刺激品和目的,成为幸福的替代物,人们追求一切事情,唯独忽略了他自身的生命存在状况。上个世纪末,心理学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惊醒人们有关幸福的迷梦,大量的数据表明,金钱、权利、地位、美貌等外在因素于幸福而言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内在因素才是影响幸福的关键,幸福与人自身的能力直接相关。在“外在因素决定不了人的幸福”这一实证研究获得学者的广泛认可和寻常百姓的逐渐接受后,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呢?什么能力的发挥才是通往幸福的通途呢?如今,焦虑不安的盛行让人类解答这一问题的渴求变得愈加强烈,人们期待着幸福理论从“观念的世界”步入“生活世界”,盼望着“幸福能力”的概念从遮蔽走向澄明,引领众人走出歧路,步入柳暗花明之境,对幸福能力的研究已成为了专家学者们不能推卸的时代责任和重大使命。 研究幸福能力必须从探讨幸福开始,但在现成论的思维方式下,幸福被纳入到一种简单化的心理形式或认识框架之中,幸福在研究者那里成为凝固的实体,且有关幸福的论述虽千人千词但并无定论,坚持生成论的哲学立场是目前幸福研究实现突破的必然选择,我们幸福研究的发问方式应该从“幸福是什么”这一经典言说方式转向“幸福意味着什么”和“如何获得幸福”这一意义丰盈的实践话题,从而实现探究幸福的生成论转向。 在过往的研究中,人的需要问题常成为探讨幸福问题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的需要产生于人性、人的本质,而人性和人的本质来源于人的生命,人性不是固有的,而是不断生成的,人自身生命的存在是人性生成的背景,生命的存在理应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出发点和马克思人学生成论视角下幸福理论中的逻辑出发点与价值旨归,以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幸福的内涵是人所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更为完满,“是人生命存在的一种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渡”,生命活动方式是实现幸福的基石,更合乎内源性发展需要的生命活动中所形成的生命存在体验是幸福的根本意蕴。作为生命活动所体现的一种能力,幸福能力与生存能力、道德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它是以更新生命活动方式、改变生命存在的多重世界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着眼点,超越遗传因素和生活境遇的限制,不断实现内源性发展需要的满足,获得生命存在的某种完满体验并将其拓展,不断地将生命存在推向整体完满的本领。 幸福能力并非天生具有,幸福能力结构也并非一成不变,其要素成分也是随着个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断发展的,我们既需要静态解剖幸福能力的一个截面,同时也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对幸福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幸福能力结构由“运作维度”和“内容维度”、“目标维度”三个独立的维度组成,而每个维度包含不同的成分。从运作维度来看,幸福能力的结构由发现幸福的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拓展幸福的能力等三种成分组成;从“内容维度”来看,幸福能力结构包括个人外在生活的幸福能力、个人内在精神生活的幸福能力和社会生活的幸福能力等;从目标维度来看,幸福能力的结构由导向积极愉悦的幸福之能力、导向自我实现的幸福之能力、导向自我扩展的幸福之能力等三种成分组成。在人生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不同境界中,幸福能力及其结构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幸福能力结构发生与发展需要动力来源,人具有本能驱力去促进幸福能力结构的生成,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众多矛盾也迫使人们发展幸福能力,但从根本上来说,心理内驱力是幸福能力结构生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生产性人格是这种心理内驱力形成的基础。生产性人格体现了人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相互创造性关系,它是以人自身发展为目标的人格,是不断满足人内源性发展需要的人格,创造性、理性、自由自觉以及爱是这种人格的最主要的特点,离开了生产性人格,幸福能力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没有了源头活水。 生命活动方式直接决定了人的生命存在状态,而生命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又取决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生命活动模式,因此生命活动模式是人实现幸福的关键。幸福能力不仅体现在建构出更美好的生命活动方式并进而改善生活方式,建构出更符合内源性发展需要的生命活动模式,同时也内含对破坏性的生命存在活动的觉察和解除。破坏性的生命活动模式一旦形成就拥有了自动运作的力量,它就是幸福的重要障碍,它的解除是建构幸福的生命活动模式之前提和基础。 幸福能力作为一种活动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育。幸福教育主要包括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等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在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三者关系中,幸福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正确的幸福观和良好的幸福品质是幸福能力的基础,它们只有转化为幸福能力,才能让人们获得持久的幸福感,将幸福的观念和品质深植于人的内心,只能说是给受教育者指出了获得幸福的一条途径,但最终并不一定会使其一生处处绽放幸福的花朵,幸福能力理应成为幸福教育的落脚点。幸福能力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的,它是各方面配合的结果,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何昭红;;健康家庭建设与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塑造[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4 龙宝新;;幸福:从概念到意蕴——兼论朝向幸福的教育之能为与难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6 毕业;;当代教师必备的情绪素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柳礼泉;肖冬梅;;文化民生: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需要深切关注的领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文锦;;高教视野中的生命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9 杨怀祥;;和谐德育让学生诗意地栖居[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10 傅岩;赵士果;;论学生幸福能力及其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琛;个人目标、快乐和生活意义:关于幸福的本质及其本源的一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1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71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