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4:37
【摘要】: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的积淀,并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动力。器物是凝聚人类思想的物质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器物是人类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载体。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而器物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识。器物演变的实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和心态方面,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教化功能来看,器物所蕴含的文化在德育教育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器物多视角去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德育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看,近代社会的转型也是器物和器物文化的转型。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迅速接纳了来自西方社会许多新奇器物,抛弃了中国许多传统的器物,包括日用器和礼器等。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传统中国社会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虽然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我们也可以从根本上理解为是器物文化的改变,消费主义的盛行,加剧了人和器物之间的距离,导致了大量现代器物垃圾的出现。中国古代器物的消失,现代器物出现和发明被欧美国家垄断,也导致了器物承载文化的消失和演变。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这种消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器物是制度、观念和社会风俗的承载物,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依托方式。本文的研究将传统器物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器物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等揭示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教化作用。这部分是论文研究的基础,也是论文的核心论述基础。第二章论述德育的本质属性、器物文化与德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论述了器物文化德育功能体现,主要表现为审美功能、教化功能、伦理道德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为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启发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8
【图文】:

梅瓶,陶瓷


、山水等自然景观也是陶瓷器物纹饰的重要步,各种纹饰都出现在陶瓷器物上面,也体技术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其实用功能非常明显,造器的核心思想是“器计和制造的核心目的就是对器物的使用。陶一点。比如壶造型的演变明显的反映出其实和耳,到了南北朝时期,壶才开始拥有壶嘴不断完善。后期,出现了不同造型的壶,就美要求和爱好。也是陶器。据《礼记·郊特牲》记载,“扫地性,万物无可称之者,故因其自然之体也。”的陶瓷器物一直存在。据相关史料表明,宋《郊庙奉祀礼文》有“礼院仪注,庆历七年,参详古者祭天,器皆尚质,盖以极天下之物,用匏爵、瓦登、瓦M之类,盖亦追用古制,陶匏,席以薰秸,因天地自然之性”1,表明用于祭天的

玉器,和合,礼器


于其广泛的用途,包括生产、礼器玉器的类型包括环、璜、珏、玉铲在几千年的玉器发展历史中,玉器演进,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和象征。等,不同颜色也是不同文化和美的图 3 玉器和合二仙

玉器


悠久,早在七就有意器从石化的序流长,在于其广泛的用途,包括生产、礼器、掘而言,玉器的类型包括环、璜、珏、玉铲、同类型。在几千年的玉器发展历史中,玉器化的不断演进,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和象征。玉、黄玉等,不同颜色也是不同文化和美的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用玉的习惯和传统,慎在《说文解字》对玉字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之方也舒扬尊图 3 玉器和合二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李景明,张颂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器物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杨建树;试论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潜价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阮小蕾;传统文化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5年32期

5 森文;;道 形 器——论中国古代器物设计思想的起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6期

6 李砚祖;;“以天合天”:庄子的设计思想评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1期

7 李砚祖;;长物之镜——文震亨《长物志》设计思想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8 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赵绪生;;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9期

10 滕兆玮;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790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90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