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

发布时间:2020-08-13 18:14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走向了孤立、僵化,孤立和僵化又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以及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囿于传统的认知主义教育模式,以直接的、明确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手段,这样势必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单一、片面、无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即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外,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如果不能在理论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地研究,就会导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只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是因为如此,本文试图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孤立、僵化,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对概念的认识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入口,本研究首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在以往的研究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概念是模糊的,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概念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造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对象的模糊性。本文首次从现代课程论的“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对以往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概念界定的分歧及趋同性认识进行了合理的诠释,在此基础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特征以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特征分别是:(1)广泛的渗透性。从发生范围上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包含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所覆盖的领域,同时也覆盖了学校物质环境、学校制度环境和学校文化环境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呈现出“全天候”和“随时随地”的状态。(2)潜隐的影响力。从影响方式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以间接的、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来影响学生的。(3)无意识获得的教育价值。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在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隐藏在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摄取机制而发生作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表现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个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转变为一种“深层结构”来达到其社会控制的功能。除了社会功能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影响因素,在促进个体发展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在准备与设计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社会导向原则、因人制宜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主体间性原则。为了更好地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准备过程中,就要对社会需求状况的信息、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信息进行充分地收集、掌握,以便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本文着重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活动、环境、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 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推进到实践过程中的开展是本研究的又一突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同,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间接的,本研究分析了其独特的施教机制与接受机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对教育者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阐述了教育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必要的准备。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中,遵循因人制宜原则,本文就针对精英学生群体、问题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如何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本文最后建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模式,即发展性网状结构模式,使本研究更加完善。在最后一章中,本文首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作了基础性的研究,分析了其本质、特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构建了发展性网状结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碧峰;;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年52期

2 孙俊魏;;新时代高校党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6期

3 王喜;陈红梅;张家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年22期

4 程鹏;;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学风建设的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09期

5 薛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5期

6 党维;;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5期

7 费秀婧;;(3+2)高职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智库时代;2019年35期

8 庞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年07期

9 任现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原则与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年14期

10 卢江;;改革开放四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职业;201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彦;;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2 李坤;;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A];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3 逯修琪;陈彩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逻辑[A];《人文与科技》(第二辑)[C];2019年

4 唐佳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来、外来、未来——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6年

5 朱逸;;识当下而知始源——“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论争再议[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6年

6 汤玉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风险性分析[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6年

7 张建晓;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逻辑建构[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6年

8 常宴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生成论解读[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6年

9 刘仁有;;浅议大学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年

10 杏志勇;;论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浦前变 张云霞;克州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审理谈话[N];克孜勒苏日报(汉);2019年

2 唐山学院 袁丽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初探[N];科学导报;2019年

3 贵州商学院 李韵怡;小议高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N];贵州民族报;2019年

4 水矢吾;玖月奇迹给我的灵感[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孙作顶;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析与建构[N];科学时报;2010年

6 王传钧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政治部;加强煤企思想政治 教育就是行善积德[N];企业家日报;2019年

7 李映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

8 钱晓丽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9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徐绿山 91208部队 樊伟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N];解放军报;2019年

10 薛亚东 94940部队;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真”的力量[N];解放军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竹青;中国汉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丽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韩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4 贾民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公共精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封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理论丰富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史姗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谭宇;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李术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10 张社争;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丹;乡村庙会中农民思想政治潜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姜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3 孙赫;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三大文化”融合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4 赵琳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5 齐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及优化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6 刘雪珂;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及其价值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7 刘媛;蔡元培公民道德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8 黄群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联动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宋佳丽;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10 孙琳;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2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92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