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17 15:06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借助一定的价值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现实的人出发,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方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的非理性因素得到激发和强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和把握个体非理性因素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借助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个体进行教育和培养,力争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以及学术界关于非理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把非理性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加以研究。通过反思传统唯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从现实人的非理性因素出发,提出了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形态,目的在于从个体非理性因素中寻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新路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 第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性和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现实,应当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偏重于知识灌输的单一教育模式,重视对个体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的培养和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个体的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这不仅关系到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健全,关系到个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理性因素具有其特殊性,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第二,提出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依据。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态,同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应基础上提出的,二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个体内部体验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强调受教育者的自主判断和情感认同,能够借助个体非理性因素把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从而引导个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分析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对社会成员施以系统的教育,这是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标准,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具体包括欲求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把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细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第四,分析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绝非理论逻辑的推衍或构想,而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验和教训不断反思和总结的结果,同时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供探索和研究,这就是基于个体非理性因素和社会理性的矛盾、个体非理性因素之间的矛盾、个体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理性的矛盾,从而形成了差异与趋同的控制规律、尊重与升华的协调规律、排斥与接受的互动规律。 第五,分析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方法论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中的政党和阶级向来应用已久的实践活动,其存在的目的不仅是一定政党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力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这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现实,社会个体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并且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面向现实,通过研究社会个体的非理性因素特征并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策略。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通过系统的培养实施的,其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有认清非理性因素的特征并且找到社会个体非理性因素的变化特征才能对症下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原则、理性和非理性的渗透原则、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结合原则是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方法论原则。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理性因素为研究视角,进一步研究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概念和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内容。在学术界从认识论、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又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系统研究非理性因素,为非理性因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生长点;二是提出了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有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展了研究视野;三是分析了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规律,这三个规律分别基于个体非理性和社会理性之间的矛盾、非理性因素内在的辩证关系、非理性因素和理性之间的矛盾而提出,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现实意义在于:一是分析了现实生活中个体非理性因素的特点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分析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寻找一套能够适合现代社会个体人格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 非理性因素的缺失:唯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反思
        (二) 时代发展的呼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主要内容
    四、创新观点与研究意义
        (一) 创新观点
        (二)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理性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含义
        (一) 非理性因素的哲学蕴含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一般特征
        (一) 不自觉性
        (二) 非逻辑性
        (三) 冲动性
    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 非理性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二) 非理性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第二章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
    一、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一)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确立
        (二)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意义
    二、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依据
        (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看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二)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看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看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三、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 教育主体的体验性
        (二) 教育方法的渗透性
        (三) 教育过程的个性化
第三章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欲求教育
        (一) 个体生命欲求的适当满足
        (二) 个体物质欲求的不断丰富
        (三) 个体精神欲求的逐步提升
    二、情感教育
        (一) 个体情绪的适当控制
        (二) 个体情感的合理引导
        (三) 道德情操的积极培养
    三、挫折教育
        (一) 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
        (二) 经历生活困境的磨练
        (三) 强化意志品质的锻造
第四章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
    一、差异与趋同的控制规律
        (一) 个体非理性因素的差异
        (二) 社会价值体系的具体引导
        (三) 依赖和引导的统一
    二、尊重与升华的协调规律
        (一) 非理性因素的尊重
        (二) 非理性因素的升华
        (三) 克服和妥协的协调
    三、排斥与接受的互动规律
        (一) 非理性因素的排斥
        (二) 个体理性对社会准则的接受
        (三) 循环与反复的互动
第五章 非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方法论原则
    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原则
        (一) 社会引导应做到循序渐进
        (二) 个体灌输应强调对症下药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渗透原则
        (一) 强调以理服人
        (二) 强调以情感人
        (三) 做到情理融合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原则
        (一) 发挥典范的引导作用
        (二) 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三) 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目录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晓晓;高校学生会的德育功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倪志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关照[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娜;高校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4 周洁怡;政治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少布;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玲;吉利根性别伦理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纪维琳;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4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