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02 18:05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诸多研究者也提出应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它的进程必然需要丰富的教育素材来予以推动。又因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以本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基础。 先秦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产生的源头,它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先秦儒家礼法观是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先秦儒家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决定了先秦儒家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先秦儒家礼法观的实质就是将思想上的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上的法律规制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对民众的教化管理过程中,以达到完善、巩固教化管理效果的目的。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主要就在于我们可以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将法制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增强其实效性。 本文从纵向上探讨了先秦儒家礼法观的发展演变历程,论述了先秦儒家礼法观的主要内涵,即“为国以礼”、“刑政相参”、“执法用贤”三个主要内容。深入分析先秦儒家礼法观的内在逻辑结构,也即:“礼”是制定“法”的根本原则;“法”是实现“礼”的基本保障;“礼”与“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在前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探讨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对先秦儒家礼法观予以批判继承的具体方法。最后论述了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引入伦理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其顺利开展;第二,将道德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第三,引入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互相融合,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发展。
【学位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先秦儒家礼法观的演变历程
    2.1 孔子最早提出“刑政相参”的治国理念
    2.2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以及“明其政刑”的观点
    2.3 荀子最终提出“隆礼重法”的理论
第三章 先秦儒家礼法观的主要内涵
    3.1 “为国以礼”
        3.1.1 先秦儒家礼法观中的“礼”的概念
        3.1.2 “为国以礼”的具体内涵
    3.2 “刑政相参”,礼法并用
    3.3 执法用贤,刑罚适中
第四章 先秦儒家礼法观的内在逻辑结构
    4.1 “礼”是制定“法”的根本原则
    4.2 “法”是实现“礼”的基本保障
    4.3 “礼”与“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 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对礼法观的批判继承
    5.1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5.1.1 先秦儒家礼法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
        5.1.2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启示
        5.1.3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推行和实效保障具有促进作用
    5.2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5.2.1 先秦儒家礼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目的和价值上存在着冲突
        5.2.2 礼教中的某些腐朽和落后成分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环境
        5.2.3 先秦儒家礼法观中“整体主义”的教育模式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5.3 对先秦儒家礼法观进行批判继承的具体途径
        5.3.1 首先要对先秦儒家礼法观进行分析清理
        5.3.2 其次要找准先秦儒家礼法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5.3.3 最后要对先秦儒家礼法观进行现代诠释和综合创新
第六章 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
    6.1 借鉴先秦儒家伦理教育的有益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6.1.1 以家庭伦理教育为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合理转变
        6.1.2 引入社会伦理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6.2 借鉴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实现当今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6.2.1 在道德教育中促使受教育者形成自身道德修养
        6.2.2 将道德实践融入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6.3 引入法制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发展
        6.3.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6.3.2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英;;在对传统文化的吸取与批判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启蒙的重任[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2 鲁玉桃;孔子“德主刑辅”思想初探[J];船山学刊;2005年01期

3 李翔;;礼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4 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高琳;;儒家礼法结合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6 黄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借鉴儒家伦理优秀成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胡启勇;;性善与礼法——孟子礼法思想的人性根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叶智辉;论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与当代高校德育体系的创新[J];江汉论坛;2005年02期

9 杨伟荣;;具有系统性的充实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10 王泽应;;传统德育思想资源的开发与创造[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西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姚云云;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陈俊;礼法观的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智敏;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0年

6 高贵和;论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对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借鉴[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7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67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