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观的重构与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04 05:04
礼法观起源于先秦时期,其代表人物为孔孟荀韩等人。作为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后的继承与发展、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很快成为秦国的执政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国。而至汉武帝“独尊儒术”之际“法治”的政治地位旋即被儒家之“礼治”所替代,并最终形成“礼主法辅”的执政方针一统封建主流文化两千余年。 时代需要发展,文化旗帜需要鲜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能结合中国国情之需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但是作为推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看到,党和政府提出的“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体制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时代产物,只是“法治”与“德治”比较容易停留在口号之上,而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实中,礼法思想都很难全面、有效地贯彻执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让民众能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促进礼法观的深入人心?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持久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就是系统研究和阐述礼与法的关系,讨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礼法观的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支撑。本文努力将中国先秦时期礼法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代实际相结合,既总结历史规律,又解决现实问题,从历史中获得现代启示,为重新解读礼法观念如何深入人心、为阐述对礼法观念在现代的新义,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寻求比较有说服力的有效实施途径。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问题的方法、路线
第2章 礼法观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1 礼法观的起源与形成
2.2 礼法观的发展
2.2.1 礼法观的发展初期
2.2.2 礼法观发展的重要时期
2.2.3 礼法观的鼎盛时期
2.3 近现代的礼法观
第3章 礼法观的借鉴与重构
3.1 礼法观的概念、定义及特征
3.2 礼法观重构的可能性、必然性
3.3 礼法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分析与预测
3.4 礼法观重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4.1 关于礼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3.4.2 礼法观与“依法治国”、“依德治国”
第4章 依据礼法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4.1 礼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4.2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作
4.3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原则
4.3.1 实践原则
4.3.2 平等原则
4.3.3 亲民原则
4.4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4.4.1 礼法观实施的具体途径
4.4.2 礼法观实施的具体方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9657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问题的方法、路线
第2章 礼法观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1 礼法观的起源与形成
2.2 礼法观的发展
2.2.1 礼法观的发展初期
2.2.2 礼法观发展的重要时期
2.2.3 礼法观的鼎盛时期
2.3 近现代的礼法观
第3章 礼法观的借鉴与重构
3.1 礼法观的概念、定义及特征
3.2 礼法观重构的可能性、必然性
3.3 礼法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分析与预测
3.4 礼法观重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4.1 关于礼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3.4.2 礼法观与“依法治国”、“依德治国”
第4章 依据礼法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4.1 礼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4.2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作
4.3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原则
4.3.1 实践原则
4.3.2 平等原则
4.3.3 亲民原则
4.4 礼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4.4.1 礼法观实施的具体途径
4.4.2 礼法观实施的具体方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铁武;礼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磊;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郑婷;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D];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6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