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感的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解读——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为例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价值
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符号解读
3.1 地点符号
3.2 人物符号
3.3 声音符号
4 社会符号多模态化与国家认同感
5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旭京;;多模态隐喻浅析土味情话——基于综艺节目《非常完美》男女嘉宾对话[J];海外英语;2019年22期
2 叶永青;;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3 董芮君;史琪;;西安城市形象广告语篇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北极光;2019年12期
4 范振强;郭雅欣;;多模态隐喻的前沿理论研究:问题与展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5 黄立鹤;张德禄;;多核并行架构:多模态研究的范式、路径及领域问题之辨[J];外语教学;2019年01期
6 赵雨菲;;近五年我国多模态翻译研究综述[J];农家参谋;2019年04期
7 李文;王振华;;司法话语多模态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8 郭婷;;微传播中多模态语篇的图文意义共建研究[J];海外英语;2017年24期
9 何少娴;张芳;毛浩然;;多模态研究的内涵外延、方法与视角[J];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10 刘欣;徐邵阳;刘苏玲;翟子秋;;中英广告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J];现代交际;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玲;昆剧翻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佳;多模态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幸君珺;基于语类的多模态报纸语篇分析模式[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云;多模态话语视角下马克思主义文本通俗化释读的模态配置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梦思;中美金融类企业主页“涉人”图片的多模态话语对比分析[D];华侨大学;2019年
3 辛卓琼;英汉时事新闻中多模态语篇动态意义建构的认知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周凤;中美畅销饮料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孙婉婷;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大学;2019年
6 袁帅;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设计[D];沈阳大学;2019年
7 冯阳阳;中德啤酒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8 施惠芳;<三联生活周刊>社会热点主题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鑫;基于空间隐喻的多模态意义对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10 吴百衣;动态多模态话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9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6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