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648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现状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之必要性分析
(一) 制度和制度伦理
(二) 加强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之必要性分析
三、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之可行性分析
(一) 多元化背景下道德共识的存在,为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提供了价值基础
(二) 道德与制度所关注的问题的共同性,为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 道德建设和制度安排的互动作用,为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提供了客观前提
四、道德建设中加强制度保障的途径
(一) 加强道德制度化建设,增强道德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 完善制度安排,突出制度的道德性要求,为个人的道德提供必要的价值导向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安金;道德法律化:意义及其限度[J];浙江学刊;2004年04期
2 姚贵宾;;社会转型期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世纪桥;2011年01期
3 陈建玲;论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伦理的重建[J];理论月刊;2002年08期
4 刘怀;黄树林;;社会转型中道德失范及重构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7期
5 马玉霞;王永强;;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道德流变的认知[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邵刚;;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信念危机及其克服[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7 邵刚;关于社会转型期道德信念问题的思考[J];前沿;2004年05期
8 郑大喜;;制度伦理与社会转型期的医德建设[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9期
9 赵嫚;;小议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之殇与重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10 任延涛;;社会迅速转型背景下的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治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宏斌;转型期社会冲突的文化调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亚玲;社会转型期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D];上海大学;2013年
6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俊;两制关系视域中的制度伦理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同君;守法的伦理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韦岚;社会转型视域下的个体自我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巧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德鸿;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宋震;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D];吉林大学;2007年
4 梁君;论新时期中国经济伦理思潮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晋;论马克思制度伦理观的形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甘代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制度伦理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应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及重构[D];苏州大学;2007年
8 高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晓萍;邓小平制度伦理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10 樊杰伟;伦理学视域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3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7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