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职业伦理之重塑
发布时间:2020-12-10 20:27
从"德法兼修"的内在机理和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出发,借鉴西方法律职业伦理发展经验,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职业伦理规范不够体系化、法律人职业伦理水平良莠不齐、职业伦理的认同感不够、法学教育与职业伦理教育融合度不够现象。针对法律职业伦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增强法律信仰和职业认同感、强化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内在联系等诸多方式进行化解,以期构建合理的法律职业伦理体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稳步前进。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第64-69页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德法兼修”视域下法律职业伦理的法理分析
(一)“德法兼修”理念的内在机理
1.法治蕴含着基本的道德判断
2.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功能
3.道德与法律的共生共荣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
1. 法律职业的多元主体
2.法律职业的客体
3.法律职业责任
(三)法律职业的伦理价值
二、西方法律职业伦理发展经验分析
(一)西方法律职业伦理与法治精神紧密相连
(二)西方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化
(三)形成独立发达的职业自治机构
(四)法律职业伦理与道德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问题意识
(一)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不够体系化
(二)法律职业者的伦理意识良莠不齐
(三)法律职业伦理的认同感不够
(四)法学教育与职业伦理教育融合度不够
四、“德法兼修”视野下法律职业伦理重塑路径
(一)加强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建设
1.法律职业伦理是一种制度性诉求
2.确立法律职业者的共同伦理
3.明确法律职业者的专有伦理
(二)法律职业伦理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
1.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法律职业者培养的中心环节
2.注意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的适当剥离
(三)增强法律信仰和职业同质性
1.强化法律职业群体的法律信仰
2.重视法律职业活动的同质性
(四)强化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1.丰富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内容
2.探索面向真实客户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的功用与以德治国[J]. 杨伟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2)
[2]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必须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J]. 王申.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3]改革开放以来法律信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邢国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6)
[4]行业组织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研究[J]. 江春华,胡赤弟.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5]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J]. 黄进.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0)
[6]刑事司法裁判中的利益衡量[J]. 宋远升. 政法论丛. 2017(02)
[7]法治中国视域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J]. 公丕潜,杜宴林. 北方论丛. 2015(06)
[8]法德并济:社会治理的最优选择[J]. 王伟. 齐鲁学刊. 2015(06)
[9]超越概念化:法治思维视角下的法律职业伦理研究路向[J]. 李峣.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6)
[10]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J]. 徐显明. 中国法律评论. 2014(03)
本文编号:2909320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第64-69页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德法兼修”视域下法律职业伦理的法理分析
(一)“德法兼修”理念的内在机理
1.法治蕴含着基本的道德判断
2.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功能
3.道德与法律的共生共荣
(二)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
1. 法律职业的多元主体
2.法律职业的客体
3.法律职业责任
(三)法律职业的伦理价值
二、西方法律职业伦理发展经验分析
(一)西方法律职业伦理与法治精神紧密相连
(二)西方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化
(三)形成独立发达的职业自治机构
(四)法律职业伦理与道德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问题意识
(一)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不够体系化
(二)法律职业者的伦理意识良莠不齐
(三)法律职业伦理的认同感不够
(四)法学教育与职业伦理教育融合度不够
四、“德法兼修”视野下法律职业伦理重塑路径
(一)加强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建设
1.法律职业伦理是一种制度性诉求
2.确立法律职业者的共同伦理
3.明确法律职业者的专有伦理
(二)法律职业伦理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
1.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法律职业者培养的中心环节
2.注意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的适当剥离
(三)增强法律信仰和职业同质性
1.强化法律职业群体的法律信仰
2.重视法律职业活动的同质性
(四)强化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内在联系
1.丰富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内容
2.探索面向真实客户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的功用与以德治国[J]. 杨伟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02)
[2]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必须回应新时代的道德需求[J]. 王申.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3]改革开放以来法律信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邢国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6)
[4]行业组织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研究[J]. 江春华,胡赤弟.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5]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J]. 黄进.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0)
[6]刑事司法裁判中的利益衡量[J]. 宋远升. 政法论丛. 2017(02)
[7]法治中国视域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J]. 公丕潜,杜宴林. 北方论丛. 2015(06)
[8]法德并济:社会治理的最优选择[J]. 王伟. 齐鲁学刊. 2015(06)
[9]超越概念化:法治思维视角下的法律职业伦理研究路向[J]. 李峣.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6)
[10]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J]. 徐显明. 中国法律评论. 2014(03)
本文编号:2909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0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