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文明变革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0-12-21 13:19
  乡村是文明物化形态之一。不同的文明体系下孕育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物化形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峙,前文明中的影响因子常常能渗透到新的时代中,持续发生作用甚至参与社会改革的潮流中。通过对三种文明内涵与乡村发展特征的纵向梳理,总结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归纳不同文明体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乡村发展特征,提取前文明积极影响因子与乡村的优秀特质,并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行为导向、规划对策,以及因地制宜的物质环境与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与关系
二、文明与乡村发展的纵向梳理
    (一)农业文明时期:乡村的源起与魅力
        1.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2.乡村社会关系的稳定性。
        3.地域空间环境的特色性。
    (二)工业文明时期:乡村的裂变与困境
        1.乡村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关系被破坏。
        2.乡村稳定的社会关系破解。
        3.地域特色性日渐消失。
    (三)生态文明概念解读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二)正确的行为导向
        1.政府政策。
        2.规划应对。
        3.因地制宜的物质环境与发展模式。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乡村转型历程与可持续发展展望[J]. 李玉恒,阎佳玉,武文豪,刘彦随.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2]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J]. 左守秋.  社会科学家. 2017(07)
[3]作为人居形式的传统村落及其整体性保护[J]. 张松.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4]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J]. 汪芳,孙瑞敏.  地理研究. 2015(12)
[5]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及其发展问题[J]. 佘之祥.  中国环境管理. 2015(03)
[6]人类经济发展的文明形态及其演进[J]. 王永昌.  观察与思考. 2014(10)
[7]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J]. 徐朝旭,林丽婷,谢英.  道德与文明. 2014(05)
[8]论现代性与儒学之间的破与立——以价值哲学的中西文化对照为视角[J]. 邓立.  东南学术. 2014(05)
[9]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 赵霞.  中国农村观察. 2011(03)
[10]熟人社会的性质[J]. 宋丽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本文编号:2929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9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