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与网民道德自律
发布时间:2021-01-09 11:00
在儒家思想中,“明明德”被列作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首,而儒家中的心学,作为其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分支,对“明明德”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心学中,主张心对身和物的驾驭,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心学中的“明明德”,关键是心的自明。当今,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民们的道德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仅靠技术手段和外在他律手段,已经很难解决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不道德现象,因此网民道德自律显得尤为重要。从心学“明明德”来看,心学所提倡的存心、养心、尽心等,对网民道德自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第一、二、三章为论文正文。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说明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对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进行了理论分析,区分了理学和心学、明德和明明德等重要概念,梳理了心学发展史上代表人物孟子、陆九渊、王阳明、熊十力、牟宗三等人对“明德”和“明明德”的探索与践行,并对“明明德”思想进行了辨证分析。第二章提出了网络道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量信息与价值迷失、电子鸦片与网络沉迷、虚拟交往与人格分裂、黑客病毒与网络攻...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现状
(1) 海外研究状况
(2) 国内研究状况
3. 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创新点
第一章 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分析
1.1 儒家心学思想基本涵义
1.2 儒家心学代表人物对“明德”和“明明德”的探索
1.2.1 先秦时期
1.2.2 宋明时期
1.2.3 当代儒家心学
1.3 心学“明德”与“明明德”思想概述
1.4 对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的辩证分析
1.4.1 积极面分析
1.4.2 消极面分析
第二章 网民道德现状分析
2.1 网络交往中的道德与不道德行为
2.1.1 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行为
2.1.2 网络交往中“不道德”的行为
2.2 网民道德困境
2.2.1 海量信息与选择迷失
2.2.2 电子鸦片与网络沉迷
2.2.3 虚拟交往与精神落差
2.2.4 黑客病毒与网络攻击
2.3 网民道德缺失原因
2.3.1 网络原因
2.3.2 社会原因
2.3.2 自我原因
第三章 从心学“明明德”思想看网民道德自律
3.1 心学“明明德”思想为网民道德自律提供借鉴
3.1.1 世界观的借鉴
3.1.2 方法论的借鉴
3.2 “心”的建设——网民道德自律
3.2.1 存心——网民道德自律的基础
3.2.2 养心——网民道德自律的关键
3.2.3 尽心——网民道德自律的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养生之道:养心重于养身——儒家养生中的科学与信仰[J]. 周桂钿.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1)
[2]“明明德”与生活——论“大学之道”[J]. 余亚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3]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J]. 唐晓燕.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4)
[4]电脑网络对当今哲学的挑战及应答[J]. 高维钫.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4)
[5]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 曹劲松. 道德与文明. 2002(02)
[6]近10年海外儒学研究[J]. 吴根友. 哲学动态. 2001(08)
[7]论道德信仰的个体化功能[J]. 任建东. 现代哲学. 2001(01)
[8]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讨论[J]. 张安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0(01)
[9]道德监督刍议[J]. 任建东. 道德与文明. 1997(06)
硕士论文
[1]虚拟技术的“超现实性”与道德观分析[D]. 王海清.山西大学 2004
[2]论网络交往与社会公德[D]. 刘洪新.延边大学 2004
[3]“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 张世友.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6521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现状
(1) 海外研究状况
(2) 国内研究状况
3. 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创新点
第一章 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分析
1.1 儒家心学思想基本涵义
1.2 儒家心学代表人物对“明德”和“明明德”的探索
1.2.1 先秦时期
1.2.2 宋明时期
1.2.3 当代儒家心学
1.3 心学“明德”与“明明德”思想概述
1.4 对儒家心学“明明德”思想的辩证分析
1.4.1 积极面分析
1.4.2 消极面分析
第二章 网民道德现状分析
2.1 网络交往中的道德与不道德行为
2.1.1 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行为
2.1.2 网络交往中“不道德”的行为
2.2 网民道德困境
2.2.1 海量信息与选择迷失
2.2.2 电子鸦片与网络沉迷
2.2.3 虚拟交往与精神落差
2.2.4 黑客病毒与网络攻击
2.3 网民道德缺失原因
2.3.1 网络原因
2.3.2 社会原因
2.3.2 自我原因
第三章 从心学“明明德”思想看网民道德自律
3.1 心学“明明德”思想为网民道德自律提供借鉴
3.1.1 世界观的借鉴
3.1.2 方法论的借鉴
3.2 “心”的建设——网民道德自律
3.2.1 存心——网民道德自律的基础
3.2.2 养心——网民道德自律的关键
3.2.3 尽心——网民道德自律的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养生之道:养心重于养身——儒家养生中的科学与信仰[J]. 周桂钿.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1)
[2]“明明德”与生活——论“大学之道”[J]. 余亚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3]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J]. 唐晓燕.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4)
[4]电脑网络对当今哲学的挑战及应答[J]. 高维钫.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4)
[5]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 曹劲松. 道德与文明. 2002(02)
[6]近10年海外儒学研究[J]. 吴根友. 哲学动态. 2001(08)
[7]论道德信仰的个体化功能[J]. 任建东. 现代哲学. 2001(01)
[8]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讨论[J]. 张安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0(01)
[9]道德监督刍议[J]. 任建东. 道德与文明. 1997(06)
硕士论文
[1]虚拟技术的“超现实性”与道德观分析[D]. 王海清.山西大学 2004
[2]论网络交往与社会公德[D]. 刘洪新.延边大学 2004
[3]“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 张世友.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6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6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