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强国魂论—中华民族精神再陶铸

发布时间:2021-07-10 12:30
  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并表现于民族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自我意识的精神综合体,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理想、目标和前途的自我认同,是实现本民族理想、目标和前途的巨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思想体系,融合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历史性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条件下的发展。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承前而来,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民族精神又要不断地结合新时代的精神,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对于人们理想信念的确立及价值理念的发展,对于人们奉献品格的形成,对于保持国民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矫正国民的心态危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铸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包括以共同理想为基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民族精神教育,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方法。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概述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
        (一) 民族
        (二) 民族精神
        (三) 中华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爱好和平
        (二) 自强不息
        (三) 爱国主义
        (四) 勤劳勇敢
        (五) 团结统一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
        (一) 支撑功能
        (二) 提高综合国力
        (三) 教导功能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嬗变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再陶铸
    一、再陶铸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 理论层面
        (二) 现实层面
        (三) 国际背景
    二、所要遵循的原则
        (一) 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二)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三)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四)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三、再陶铸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 坚定共同理想
        (二)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四)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五)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六) 借鉴别国的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理想社会观的演化与民族精神的孕育[J]. 李庚全.  理论探讨. 2005(04)
[2]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从《周易》与中华文化传统视角对民族精神的阐释和思考[J]. 庞原.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1)
[3]论民族精神之功能[J]. 张扣林.  理论月刊. 2004(11)
[4]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 陈勇.  道德与文明. 2004(01)
[5]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 陈勇.  理论前沿. 2004(01)
[6]如何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 冯秀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09)
[7]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J]. 江泽民.  求是. 1997(13)
[8]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J]. 李宗桂.  哲学研究. 1994(10)



本文编号:3275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75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